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简称上海硅酸盐所)渊源于1928年成立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1953年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冶金陶瓷研究所。1959年独立建所,定名为中国科学院硅酸盐化学与工学研究所,1984年改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经过九十多年的发展,上海硅酸盐所现已成为集材料前沿探索、高技术创新、应用发展研究为一体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科研机构,形成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工程化、产业化研究”有机结合的较为完备的科研体系。
现有在职职工769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705人,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截至2020年底)。
科研机构包括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特种无机涂层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透明光功能无机材料重点实验室(人工晶体研究中心和透明陶瓷中心)、中国科学院无机功能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能量转换材料重点实验室(上海无机能源材料与电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结构陶瓷与复合材料工程研究中心、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研究中心、古陶瓷与工业陶瓷工程研究中心(古陶瓷科学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古陶瓷多元信息提取技术及应用文化部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和无机材料分析测试中心。
学科方向是先进无机材料科学与工程,主要研究领域覆盖了高性能结构陶瓷、功能陶瓷、透明陶瓷、陶瓷基复合材料、人工晶体、无机涂层、能源材料、生物材料、古陶瓷以及先进无机材料性能检测与表征等,是国内该领域科学研究单位中门类最为齐全的研究所。
紧密围绕中科院“率先行动”计划、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围绕先进制造、能源、信息、环境与健康、国防工业等重点应用领域,聚焦“三重大产出”,在基础与前瞻性研究、高技术研究、产业化关键技术与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为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建设以及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历年来,累计取得科技成果近1200项,获得国家、中国科学院、上海市等省部级以上各类科技奖项426项,其中国家发明奖30项,国家自然科学奖9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6项。历年来申报专利3859项,批准专利2131项(截至2020年底)。
中国科学院生活硅酸盐研究所是我国首批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单位之一,设站学科为:材料科学与工程。自1986年招收全国第一位博士后研究人员以来,至2020年底,我所累计进站的博士后人数200余人,在站人数53人。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以优良的科研环境和学术氛围造就了优秀的博士后,在站时大多数博士后获得了博新计划、博后国际交流计划引进项目、中科院博士后资助、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上海市超级博士后等各类资助,并在各自的科研领域获得了可喜的成果,近半数的博士后出站后选择留所继续从事科研工作。
一、招聘对象
同时符合招聘基本条件和招聘岗位要求的应届毕业生及社会在职、非在职人员均可报名应聘。招聘岗位请查阅附件。
二、应聘条件
1. 思想品行端正,遵纪守法,作风正派;
2. 身体健康,恪守科研道德和学术规范,遵守科研诚信要求;
3. 取得相应学位,具备招聘岗位要求的专业技术知识与技能;
4. 爱岗敬业,工作责任心强,善于沟通,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5. 各岗位具体应聘条件,详见附件。
三、招聘工作步骤
(一)发布招聘信息
招聘人员岗位信息在我所官方网站(www.sic.ac.cn)上统一发布。
(二)报名
报名方式:
1. 符合招聘条件的应聘者应聘请发送简历+证明材料至相应邮箱,并注明“学校+姓名+应聘方向/岗位名称”;
2. 应聘者只能选择1个岗位进行简历投递。
注意事项:
报名应聘实行诚信承诺制度,应聘人员提交的信息应真实有效,如在后续审核、面试等环节发现应聘人员提供虚假材料,将取消其应聘资格。
(三)资格审查
人力资源处负责对应聘人员的资料进行统一审查。
(四)面试
人力资源处对于符合条件的应聘人员将联系、组织面试。
(五)公示与聘用
拟聘人员信息统一在我所进行公示。公示期为不少于5个工作日。相关流程按照所内录用规定办理。公示结束后,对公示结果不影响聘用的人员将在5个工作日内通知其签订就业协议或办理入职手续。
四、纪律与监督
我所的公开招聘工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严肃纪律,秉公办事,严禁弄虚作假,徇私舞弊。
五、薪酬福利待遇
申请者一经录用,将享受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的工资待遇和其它相关福利,享受各类补贴包括但不限于:国家规定的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青年职工公寓,健康体检、节日福利等待遇。具体薪资待遇面谈。
六、联系与咨询方式
人力资源处 沈卫(职工招聘)
021-69906610 shenwei@mail.sic.ac.cn
人力资源处 袁晓煜 (博士后招聘)
021-69906616 yuanxiaoyu@mail.sic.ac.cn
办公地址:
长宁园区:上海市长宁区定西路1295号
嘉定园区:上海市嘉定区和硕路585号
见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