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芬兰虽然人口仅五百多万,国内市场狭小,却在国际竞争最激烈的近二三十年间,涌现出一批著名公司和知名品牌。其中,既有进入全球500强的诺基亚,也有像“愤怒的小鸟”这样令人瞩目的新兴之秀。这些成就无不展示着芬兰这个北欧小国拥有的庞大的创新能力。
△ 习近平会见 芬兰 总理西比莱
在芬兰建国100周年之际,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4月4日至6日进行了今年首次对欧盟国家的访问之旅,此次访问,无疑将对中芬关系,以及中欧关系都有重大影响。
芬兰也是最早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之一,芬兰还是第一个与中国签订长期贸易协定的西方国家。建交67年来,两国关系健康平稳发展,各领域友好合作不断扩大。2013年,中芬关系提升至面向未来的新型合作伙伴关系。
以国土而言,芬兰是一个资源匮乏、人口稀少的小国,经历了瑞典(Sweden)与俄罗斯(Russia)长期的殖民统治,于1917年宣告独立。然而,在20世纪末短短十年时间内,芬兰就将农业主体经济转化为创新主体经济。芬兰如今是高度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在循环经济、资源效率、科技创新、教育养老等领域有显著优势,虽然人口仅五百多万,国内市场狭小,却在国际竞争最激烈的近二三十年间,涌现出一批著名公司和知名品牌。其中,既有进入全球500强的诺基亚,也有像“愤怒的小鸟”这样令人瞩目的新兴之秀。芬兰的各项经济指标跃居欧洲国家前列,并屡次攀上世界竞争力排行榜首位,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这些成就无不展示着芬兰这个北欧小国拥有的庞大的创新能力。
芬兰的国家创新体系
芬兰的林业资源丰富,在20世纪70年代初已具有一定的工业基础,但对于长久发展而言,其固有资源有限,国内市场小,需求不足。经过分析,芬兰政府设计了一套最适合自身国情的创新策略及其运作模式,概括起来即为资源整合、知识经济主导、注重国际合作。经过实践中的不断调整,形成包含教育和研发投入、企业技术创新、创新风险投资和提高企业出口创新能力的较为完善的创新体系。
芬兰的国家创新体系庞大且功能齐全,复杂却井然有序,工作流程严密高效,自上而下可以分为六个层次:首要政治机构、政策解析与描述机构、政策调制与指导机构、研发创新执行机构、知识与技术转移机构、商品供应与服务供应机构。
其中,在政策的指导层面,简称为 Tekes 的芬兰国家技术创新局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国家技术创新局——Tekes
谈到芬兰的创新,就不得不提到芬兰国家技术创新局——Tekes。Tekes是一个非营利性机构,隶属于芬兰就业与经济部,每年约有6亿欧元的预算,用以支持2100个左右的研发项目,这些研发项目中1/3来自于大学及科研机构,2/3来自于企业。对于获得资助的企业来说,约35%为创业不足6年的新公司,35%约为有成长潜力、员工人数小于50人的中型企业,而30%企业为在市场中有价值的大型企业。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的Tekes曾经资助过无数企业的研发创新,其中包括诺基亚。
对于需要扶持的创新企业,Tekes的门槛非常之低。其同时运作多个项目,其中Tempo项目便针对创业初期的公司设置,该项目于去年9月启动。创业企业只需要有一个理念或想法,便可申请该项目的资助。该项资助看重用户发展,及是否可以获得黏性用户,并非技术多高端先进。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期一般为4-9个月。目前申请到该项目的平均花费时间为33天,而tempo拟将审批周期缩短至20天。根据企业申请决定资助金额,项目即将结束时tempo将审查资金流向。
相对于Tempo仅投入资金不同,Tekes的另一项目Vigo则投入资金、时间和人力,同时将资助目标从初创企业转移至有一定资历的企业。该项目致力于帮助已经证明有市场的企业增加价值,使他们更加吸引风投,帮助企业进入加速发展阶段。这一项目也从侧面验证了芬兰对创新企业扶持的延续性。
芬兰国家技术创新局相关负责人曾对媒体表示,虽然欧债危机仍未消除,但该局仍将保持每年6亿欧元的预算,用以支持企业创新。不难看出,在芬兰整个创新体系中,政府俨然已经扮演了指挥者和协调者的角色。
芬兰以自主创新研发为主导,掌控核心技术手段,从而带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为了有利于可持续发展,芬兰在政府与大型企业共同主导下,将大量研发经费投入于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国家创新体系有两个单独的系统并存——在一个系统着重以教育和研究夯实创新基础的同时;在一个系统以技术和经济发展为导向,加快创新产业化的节奏的同时,另一个系统着重以教育和研究夯实创新基础。
覆盖全国的免费教育体系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WEF)发布的《2014-2015年全球竞争力报告》,芬兰入选全球最具创新力国家五强。该报告认为芬兰在全球整体竞争力方面表现优异,位列瑞士、新加坡和美国之后,名列第四,德国排在第五。除了在创新方面得到最高评价,芬兰还在高等教育及培训上名列榜首。
对教师高度重视和信任
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育的品质,芬兰从国家战略、制度设计到社会文化氛围各个层面上,为强大师资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
自1979年开始,芬兰国家教委就规定:中小学教师属于研究型人员,必须具备硕士以上学位,这几乎是全球最为严苛的规定。高中毕业生申请师范院校时,除了看成绩,还要经过层层面试,每年的录取率不足10%。经过芬兰师范院校教学和实训体系的打磨,这些未来的教师几乎个个都拥有研究、教学与思考的多轨能力,实现芬兰人所说的“老师一样好”。
正是因为这样严格的选拔和高质量的培养,教师在芬兰成为真正的精英职业。据芬兰第一大报《赫尔辛基邮报》调查,芬兰年轻人最向往的职业就是教师;中小学教师受民众敬重的程度,甚至超过总统和大学教授。
芬兰的教师拥有高度的自治权和自由度,在国家课程标准和地方教学标准的框架内,每个教师有权寻求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教什么、怎么教、用什么教科书,全都由教师自己选择,这就充分调动起了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不可思议的是,在芬兰,对教师是没有任何检查和考核的。因此,教师没有功利思想的驱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热情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许多教师将进修、学习当作自己人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让每一个孩子都公平受教
芬兰坚持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到平等的教育机会,1968年,该国议会就通过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致力于实现“无论你在哪里,都可以接受到相同质量的教育”的目标。芬兰的学生不需要择校,无论是在市区、郊区还是只有10多个学生的村校,教育资源和教学设施的差距都非常小。芬兰政府对移民子女也一视同仁,不论是否有芬兰国籍,移民子女都能免费上学,政府还额外拨预算让他们学习母语。
芬兰强调的是“无竞争”教育,成绩不是用来表扬、较劲或羞辱孩子的工具。老师们从来不会用“好学生”和“差学生”来区别对待学生,只有需要特殊帮助和普通帮助的不同。当学生出现短暂的学习困难时,老师会立即提出矫正计划,在课堂上或是放学后进行个别辅导,费用由政府负担。
芬兰国家创新体系为其他国家或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树立了标杆;而其经验是基于本国整体环境和战略形成的,只可借鉴,不可照搬。中国应该在其经验基础上,根据本国国情规划国家创新战略体系,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