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师亦友,温暖我心,永远怀念殷先生(冯锡淇)

  殷先生年长我二十岁,是两代人。但在我的感觉上他更像是一位师长、一位朋友。

  八十年代初,“氧化物功能晶体色心研究” 课题组成立,我任组长。随着现代光电子技术发展,一大类氧化物功能晶体正发挥重要作用,如激光晶体、电光晶体、倍频晶体等等。当时,我们的研究重点是铌酸锂晶体。1986年,第六届铁电应用国际会议ISAF-6在美国宾州Lehigh大学举行,我应邀作大会报告。那次会议,殷先生还有我所的陈大任、黄丹妮等一起参加。我第一次有这么长时间与殷先生在一起。那时候,殷先生在中试基地,正领导着向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提供12000根大尺寸BGO晶体的艰巨任务,生长工艺逐渐取得突破,并开始着手解决BGO晶体的辐照损伤问题。殷先生对我说,色心这个题目很好,很有用。他要我结合实际,多关心闪烁晶体,在BGO晶体上做点工作。并说,如果要BGO晶体,可以到嘉定找胡关钦。就这样,我们开始了对BGO晶体的系统研究。在殷先生的指导下,总结BGO晶体早期研究结果, 从微结构层面研究杂质与缺陷相互作用,建立了BGO晶体辐照损伤的色心模型,阐明辐照损伤机理。这些结果由殷先生在国际会议上作介绍,后在铁电期刊上发表。所以, 是殷先生把我引上了闪烁晶体研究的道路.

  1989年9月,我又随殷先生去德国 Saarbrucken参加铁电体国际会议(IMF-8)。那是铁电学界的一次盛会,参加会议的还有冯端先生以及叶作光、许煜寰、钟维烈等。会议期间,殷先生吿诉我,BGO晶体现在很好了,不仅工艺成熟,而且光学质量又好,要想办法用起来。这又与我们的想法不谋而合。根据BGO晶体的结构和性能特点,我们陆续开发出它在激光、磁光、光折变、声光和光波导等方面的新功能,特别是发现它在1.06微米处的磁光常数比著名的FR-4磁光玻璃高出27%,并与光机所合作研制成功世界首例LD泵浦磁光自调Q固体激光器。

  1994年,硅酸盐所筹建中科院无机功能材料开放实验室, 殷先生任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主任,他十分关心这个新生的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因此,我与殷先生的交往更多了。同年的另一重大事件是,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决定建造世界最大的强子对撞机LHC,并选择钨酸铅(PWO)为闪烁晶体。在严先生和殷先生的领导下,硅酸盐所开始了对CMS用大尺寸PWO晶体的攻关研究。我有幸参加了部分工作,并于1995年5月至1996年11月在CERN担任硅酸盐所和CERN间的联络工作。期间严先生、殷先生和薛志麟先生于1995年8月18日到20日对CERN进行正式访问,并与外方商议关于钨酸铅晶体进一步合作事宜。这次访问很成功,而对我来说这也是与几位老先生一次难得的聚会,有机会再次聆听殷先生的教诲。他要我除了做好本职工作,要多看,多学习。他还告诉我,CERN是欧洲的窗口,要多交朋友!我记住了他的话,在日内瓦的一年半时间里,认识了捷克物理所的Dr. Martin Nikl、瑞士苏黎世高工(ETH)的Dr. Nessi-Tedaldi以及Crystal Clear Collaboration的Dr. Dafinei。其中, 我们与Nikl良好的合作关系从钨酸铅晶体一直延续至如今的石榴石闪烁陶瓷。Nikl教授现任捷克科学院物理所副所长。2014年5月, 他被我所授予中国科学院外籍特聘研究员,对硅酸盐所闪烁晶体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硅酸盐所与F. Nessi-Tedaldi (苏黎世高工, 核子物理研究所) 和I. Dafinei (现在意大利INFN)也有很多合作。

  2006年春天, 殷先生病了,我去华东医院看望他。知道他喜欢甜食, 特地带去了“红宝石”的粟子蛋糕。看到我去,他很高兴,从床上坐了起来,但脸上巳经没有了常见的亲切笑容,也再也听不到那爽朗的笑声。看着他清瘦憔粹的面容,一阵心酸涌上心头,他还能回到我们中间吗?

  十多年过去了,往事如烟。然而,殷先生的音容笑貌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

与殷先生合影于欧洲核子研究中心

1986年,随殷先生参加在美国宾州Lehigh大学举行的

第六届铁电应用国际会议ISAF-6 (左二起:黄丹妮,陈大任,殷之文,冯锡淇)

随殷先生参加在德国 Saarbrucken举行的铁电体国际会议IMF-8

(左起:叶作光,冯端先生,殷之文先生,冯锡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