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恩师陈立东
大家在二十出头的年龄,带着懵懂与求知心,踏入了材料研究领域的至高殿堂—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又有一些幸运的同学们加入了热电课题组这个温馨又促人成长的大家庭。陈老师作为这个大家的家长,兼备长辈的威严与包容。在科研上他鼓舞着大家不畏困难,勇攀学术的高峰,看到有人懈怠时,会及时点名指正,令其重整斗志;在生活上亦会给予大家诸多的关爱,与大家一起运动、聚餐、出游及谈心,宛如一位长辈在爱护着自己的孩子们。陈老师的谆谆教诲一直在积极地影响着在读与毕业的学生们,他们在各自的生活中发来对陈老师深深地感恩:
1)来自2014年刚刚入组的师弟:初感温暖
陈老师和史老师都是非常开明的老师,能够从学生的角度为学生着想,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在我面对读博选择的时候,没有为了科研任务而给学生加压,而是指导我能从自身出发,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虽然最终选择硕士毕业,但能有这样的好老师,我感到非常的幸运,他们教会了我,不要依赖别人,自己的未来要掌握在自己手上。谢谢两位老师!
2)来自2014年硕士毕业的师弟:受用赠语
陈老师教育我不要因为不感兴趣就不去做,这句话在工作之后十分受用。
3)来自2014年博士毕业的师姐:倔强成长
2009年9月,推免“签约”至陈老师名下,并于2014年7月顺利毕业,可以说是一名地道的国产女博士。我常常想,如果不是陈老师的谆谆教导和大力支持,我现在可能还在实验室漫无目的地荒芜着自己的青春。
硕二、博一的时候,很害怕向陈老师汇报,因为当时一直在“盛产”垃圾数据,心虚,极像一名逃兵。博二、博三的时候,很愿意向陈老师汇报,因为当时迫切渴望与大家一起讨论,寻求解决方案的出路,有点小勇士的范儿。以上是我读博期间的一份成长简报。很感谢陈老师在我想当逃兵的时候,没有“心慈手软”任我荒芜地生长,很感谢陈老师在我想当勇士的时候,给予了极大的帮助和及时的反馈。
好的导师不仅仅局限于治学方面。坦白地说,我很崇拜我的导师,因为我觉得陈老师是一名兼具两个维度的好导师:一个是前面提到的治学,还有一个是做人。陈老师从来没有让我们觉得,我们只是临时签约的干活机器,他会尊重我们的想法,关心我们的生活。陈老师常常教导我们要学会劳逸结合,于是他经常号召我们周末多参加文体活动(网球、羽毛球以及K歌),并在物质上给予了极大的赞助。此外,陈老师崇尚挫折教育。在接受挫折的过程中,我们会觉得很难熬,但当曙光降临的那一刻,我们常常感到如沐春风,于是我们开始成长。
如果时光倒流到那一年,我还是会选择陈老师作为我的导师,不仅是学术导师,而且也是生活导师。
4)来自2010年博士毕业的师兄:饮水思源
我现在在美国Brookhaven国家实验室做博士后。我2005年进入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硕博连读,2011年毕业。在读博期间,陈立东研究员是我的博士生导师,他在学习工作中给予了我巨大的帮助与支持。陈老师平时以身作则,亲自示范教给我们做实验的注意事项及要领,并且提出一些中肯的建议,这使得我在5年半的博士学习期间养成了良好的,严谨的科研习惯,我在现在的研究生活中体会颇深。
陈老师不仅仅注重我们科研技巧的培养,并且非常提倡我们与学术界其他课题组的交流。陈老师从财力和物力上支持我们参加科国内外的科学研讨会,提高了我们的交流能力,拓宽了我们的科研思路,并且认识了一大群学科领域内的知名科学家,对以后的科研与合作打下了基础。
在生活中,陈老师也是无微不至地关心我们。在组里成立体育活动基金,自己出钱赞助并鼓励我们多进行体育锻炼,比如羽毛球,网球,游泳等项目。陈老师不仅仅是我们科研的良师,还是体育活动中的益友,他那高超的网球技术让我们所有人都折服。更值得一提的是,身为副所长的他,不管工作多忙,都会抽时间给我们改文章,带我们去户外运动,使大家都深受感动。
虽然我已经毕业4年,但是陈老师仍然关心我的学习生活,在工作上也大力支持和给予帮助。2年前在我申请美国绿卡的时候,陈老师提供了宝贵的推荐信,使我顺利地拿到绿卡,加速了我的职业目标的实现。
在此,我要感谢陈老师多年来对我的关心与帮助,希望在美国学成之后能够回国效力,这也是陈老师经常教育我们的做人道理:“人不能忘本,饮水要思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