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爱的导师严先生于2016年9月18日与世长辞,中国化学界和材料学界的一颗巨星陨落,他完美和光辉的一生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我是严先生亲自指导的第一位博士,取得博士学位后在严先生身边工作很多年,受到严先生的言传身教,他在我的身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是最多的,他的谆谆教导深深地影响了我随后二、三十年的学术生涯。他对我的教育和培养的感人事迹真是举不胜举。
1982年我在嘉定完成了人造金刚石专业的硕士学业后,向严先生表达了我想跟他读博士的强烈愿望。严先生对我说,因为你是所里学习成绩最好的研究生,所以同意收我为他的博士生,随后他约郭景坤先生和我一起详细讨论了我博士论文的课题。
1982年的严先生刚担任科学院副院长,他又是中国化学界和材料学界的顶尖科学家,所以工作非常繁忙。我在1982年12月初写信向严先生汇报了我对博士论文选题的想法和我在11月底结婚的消息,严先生在12月30日给我回了一封写满两页纸的亲笔信,一位在百忙之中的大领导、大权威对一个新学生的学业、生活的关切之情跃然纸上,如今抚摸着这封珍藏的信件,我对先生的感恩、感激之情愈发厚重。遥望星空,缅怀着在九天与师母团聚的先生,我们会把你的崇高品质一代一代传下去。
学生:高濂
2016年9月20日夜
高濂同志:
你的信早就收到,你大概知道我在北京忙碌的程度,没有时间仔细考虑你所提出的问题。这次回来共一星期,要办的事当然很多,不过我总要找时间,和你们二人讨论一次。
首先让我祝贺你和小吴结婚,在图书馆和小吴稍有接触,给我印象是很好的。不知道他们对我是什么样的印象,也许是过于严肃,因为我总希望和要求年青人有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愿望,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并能作出成绩(不论在什么岗位),有为别人服务的精神(总体来说都是为建设我们的国家服务)。和图书馆中的工作的年青人稍多接触,不免有时会提出这类意见和看法。我希望你们要相互尊重、相互谅介、相互照顾、相互帮助,祝你们幸福。
再谈你的工作。我过去早已有你信上所提的想法,但我不愿过早,“武断”地提出。我之所以强调你们要多看近期发表的文章,其中的一层意思,就在这里。有关颗粒度是增韧问题的焦点之一,当然解释或分析这个问题的侧重面还多有不同,但近年来这方面的工作是多的。你们常了解别人的工作之后,就可以了解在这个问题上,事情已不是那么表面化。因此通过你自己的思考能得到的看法,我是同意的。这比我简单的、过早地讲出来,效果好得多。另外,我估计颗粒度与增韧作用的理论和解释,并不容易很快一致,或者就已经(将)搞清楚,但这牵扯到更深入、更难于作为你的工作的问题。
我完全同意你的想法,找一个比较局部的、具体的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工作,得出较好的结果。
我还没有很具体的想法。
我想需要考虑这样一些因素:由ZrO2参与的增韧是理论上相当复杂、多因素的问题,而实际上可能导致多方面重要的应用;要认真分析,选择重要的因素来进行工作,虽然是基础性工作,但最好能与某些应用背景相联系;我们刚开始这方面的工作,基础比较薄弱,认识停留在别人工作基础上的理性分析,要考虑到这一点,选题要比较实在,有较大可能实现。
我也赞成先实践一遍的想法。这次讨论不见得能很好地确定课题,但可为下一步确定课题作准备。
争取见一次面,祝
新年快乐!
严东生
十二月三十日
以后可多找郭先生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