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回忆追思
恩师身渐远,精神永流传(张文华)
发布时间:2016-09-21  
 

——缅怀恩师严东生先生 

  在中秋节前夕,初悉严先生病危,心中甚是忐忑,然得知严先生已经仙逝,仍然感觉十分错愕,往事历历在目,难以言表。在两年前去严先生家看望他老人家时,先生身体虽然不如以前,但还算康健,总感觉还可以再坚持几年,我们甚至还约好在明年的时候,庆祝他老人家的百岁生日。 

  因对严东生的仰慕,1997年我考入中科院硅酸盐研究所并如愿成为严先生的博士研究生,在严先生和施剑林老师的共同指导下开展研究工作。初次见严先生心中既激动又忐忑,然而仅仅几分钟过后,先生的慈祥、宽厚、循循善诱而又充满鼓励的交谈就使我完全放下心来,没有任何负担,很快就进入课题的选择。虽然先生当时已近80岁的高龄,但对文献的理解与课题的分析十分透彻,很快我们就共同确定开展当时材料领域的前沿——介孔材料的研究。先生对科学的追求,孜孜不倦,永无止境。 

  在此后课题进行期间,每次进行工作汇报时,严先生一直都非常平易近人:对文献的理解、实验的设计、课题大方向的把握等方面,作为学生的我,都能够以完全平等的方式和严先生探讨。对博士期间第一篇论文的修改,我至今印象尤深:完全出乎我预料的是,在我把论文稿件交给先生的3天后,严先生就把修改稿件先给我消化一下,然后第二天在他的办公室一起讨论:论文整体结构,上下文的逻辑关系,英语语法的运用,乃至标点符号等等非常全面;先生书法非常工整,论文修改稿件中每一个英文都非常端庄。先生为人总是平易近人、虚怀若谷;做事一丝不苟,严格要求。 

  2000年我博士毕业的时候,希望到新的研究单位拓展自己的视野,离开前严先生专门找我谈话,并特地嘱咐:无论走到哪里,为人都要谦逊、做事要勤奋,要开放,主动融入对方的氛围,这样才能发挥自己的长处,同时也能够学习到对方的长处;选择课题要从大局考虑,做课题要从小处做起。对先生的敦敦教诲,学生一直铭记在心。在2007年我回国工作的时候,先生还问我如何考虑和选择,问询我生活中是否存在困难,他能够提供哪些帮助等等。先生在生活中总是特别关爱、善待周边的人,“急他人所急,想他人所想”。 

   严先生高尚的人格、谦逊与和善的为人,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深的印记,也使得我在后来的诸多见面中都能够以家人般的方式和严先生交流工作进展与生活体验。同时,严先生的为人处世对学生的生活与工作都产生了深深的影响。2015年,我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调入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开展工作,由于在工作中一直借鉴了严先生对学生们的生活倾注关爱,同时在研究工作中严格要求的做法,得到了周围人的理解:我从大连化物所带领7人作为团队一同加入新的工作单位,共同建设能源新材料学科。严先生虽然已经驾鹤仙逝,但精神一直印刻在学生心中,让学生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在生中活还是工作中都能够时刻保持清晰的头脑,保持人生的正能量,把严先生的精神发扬光大——恩师身渐远,精神永流传!    

    

  张文华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
2016921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沪ICP备05005480号-1
地址:上海市长宁区定西路1295号 电话:86-21-52412990 传真:86-21-52413903 邮政编码:20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