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回忆追思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李红霞)
发布时间:2016-09-19  
 

--深切缅怀恩师严东生先生 

李红霞 

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 

  我敬爱的恩师离我们而去了,但他和善的面容、儒雅的言谈一直浮现在我们眼前。先生是我国先进无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奠基人,他排除万难回到祖国,把毕生精力献给了祖国的科技事业;他又是我们慈祥的导师、领路人。  

  先生在耐火材料领域攻克诸多技术难题,为我国耐火材料科技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包头白云鄂博的铁和稀土共生矿,是新中国发展重工业的资源宝库,但包头铁矿石的含氟量极高,在冶炼过程中对各类耐火材料有严重的侵蚀破坏作用。先生带领团队深入大小高炉车间,取样、分析和测试,对“耐火材料侵蚀机理和合理选材”等问题开展科研攻关,为包钢炼铁高炉各部位的选材提供了一整套解决方案,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 

  先生带领团队研制的碳纤维补强石英复合材料成功地应用于我国第一代战略导弹关键部位,并推广应用于各类航天器,为国防建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组织研制大尺寸闪烁晶体,为我国在国际高能物理和晶体研究领域赢得了崇高的声誉。 

  先生不仅是一个严谨、敬业的科学家,更是一个时代的杰出科技战略家!他总能感知无机材料领域的研究主动脉,引领大家的研究方向。纳米攀登计划、863建议、自然基金的创立、与欧洲航天局的合作……,我国耐火材料的第一个五年发展规划也出自他老人家和钟香崇院士之手! 

  先生治学严谨,著述广传,为学生树立了榜样。先生是我的博士生导师。我攻读博士期间,每季度要向先生做一次系统汇报。每次汇报,先生都会认真倾听。他能非常清楚的记得前一次汇报的内容,耐心询问工作进展,准确的指出我工作计划的偏差及存在的问题。 

  先生非常关心学生生活,为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营造了良好氛围。90年代初,科技人员收入普遍不高,先生从自己获得的科技奖金中拿出一部分,设立助学基金,补贴帮助学生,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创新进取,为国家为社会作出更多的贡献。 

  先生平易近人。记得我第一次申报863项目时,严先生邀请我到他家中,详细的向我讲解项目背景、我在项目中应该发挥的作用,不拘细节指导我。赴美国留学前,先生教诲我,一定要大胆张开口说英语,不要怕出错,第一次出错,第二次出错,第三次肯定会说的非常好。 

  无论作为导师、领导还是作为科研工作者,先生始终展现出自身的专业素养、科学精神和聪明睿智,将个人能力的发挥从单向度的科研能力扩展到战略思维能力、科研管理能力、交流合作能力与科研攻关能力协调发展的最佳状态。 

  先生一贯主张在新材料科学研究上,不仅需要捕捉和吸纳国际最新信息和技术,而且还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参与国际合作,才能在学科领域内站到国际前沿,高屋建瓴,领先一步。上世纪80年代起,中科院就与发达国家的主要学术团体建立了合作关系,输送了一大批科研人员去国外做访问学者。读博期间,我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在美国Michigan大学工作,开拓了视野,学习锻炼了能力,使我其后的科研工作受益匪浅。 

  先生是我国在无机材料研究上取得突出成就的科学家,对祖国材料事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他始终坚持国家利益为大.个人名利为小”,教诲我们保持对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的信心。他常说,立志为中国的建设发展而献身是我国几代科学家的理想和美德。记得我在日本工作时,他来信嘱托我好好利用在国外的学习机会,如果有条件,可以到美国去继续学习工作,开拓思路,归国后可以更好的为国家做贡献,报效祖国。 

  2001年我临危受命,担任洛耐院院长。先生鼓励我,不要怕困难和挑战,教导我要虚心学习,要团结院内同志,发挥大家力量,希望我能做好,带领大家搞好研究院。第二年又亲临我院考察指导,这是对我工作的莫大支持和鼓励。我院自2001年以来,步入快速发展的十五年,科研及产业均取得长足进步,我也很欣慰没有辜负先生的殷切期望。 

  2007年,院发展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作为院长我承受巨大压力,感到情绪低落,甚至生出希望换一下环境的念头。先生得知情况后,耐心听完我的想法,告诫我作为敢担当、有使命感的共产党员要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在困难面前应当稳住阵脚,要坚持再坚持,带领研究院走独立发展、创新发展之路。 

  每当我遇到困难和挫折,先生总是耐心倾听,并且提出很好建议。能够有幸成为先生弟子,是我一辈子的荣耀。先生指导我,默默关注我,在战略高度上为我指引方向。 

  我在914号去医院拜望了他老人家,老人家当时意识清晰,睁开眼看我,还与我讲话,尽管我听不清他的声音,但我知道他要表达什么。临终他不愿麻烦大家,也不愿做任何的有创伤性的手术,再难以忍受,他也自己忍着,他老人家一直保留着他的儒雅,直到生命的最后!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虽然经先生授业仅短短数载,受益却是终生。先生耳提面命,言传身教,多年来时时引以为指南。先生的风范,堪称楷模。今天先生虽已远行西去,但先生精神,风范犹存,并必将昭示后人。先生的教诲,难以忘怀:“做学问要博学,真才实学,来不得半点虚假和伪造;为人师,当领导,既要有品德师德,也要讲政德公德。博学厚德,是科学人生的真谛。多奉献,少索取,有所为而有所不为。保持清醒头脑,维护自身品节,学无止境,德无止境,才能永葆思想身心青春。” 今天我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先生的指点和帮助,恩师情谊,终生难忘。我痛失了对我一生有重要影响的恩师!先生的音容笑貌,宛在眼前。先生的一生是光明磊落的一生,是高风亮节的一生,即使居功至伟,仍然脚踏实地,一生执着于祖国的材料事业,一生奉献于祖国的科技事业。学生们也一定会继承您的遗志,不忘初心,继续前行!愿先生一路走好! 

 

2016918 


先生与我会面

摄于20151224先生题字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沪ICP备05005480号-1
地址:上海市长宁区定西路1295号 电话:86-21-52412990 传真:86-21-52413903 邮政编码:20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