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18日3:28分,我的恩师李家治先生平静地离开了他热爱的祖国、热爱的事业、热爱的单位、热爱的朋友、热爱的家人,与我们永别了。听到这个噩耗,我长久地伫立,悲痛欲绝、泪如雨下。李先生作为我的师长,其爱国、奉献、豁达、创新的高尚品格深深印刻在我的脑海中,他的音容笑貌宛若眼前,往事历历在目。
泪雨中,我依然清晰地记得半个月前看望先生时的每一个场景,熟悉的话语还在我耳边回响。大年初五的病房,静静地,只有我用写板和他老人家慢慢地对话。他提醒我把字写得大一些,我请他慢慢说,不要太用力。病榻上,他没有提及身体半点的不适亦或是个人和家庭的困难,只是缓慢而坚定地,仿佛用尽生命最后的气力,诉说着他对硅酸盐所古陶瓷研究的感情、眷恋以及希望。每每动情之时,我们都双手紧握,泪流满面。
泪雨中,我依然清晰地记得和先生在硅酸盐所古陶瓷研究组的每一个情景。在古陶瓷课题组科研经费出现困难的时期,他不顾75岁高龄,向上级领导上书寻求支持,把个人与国外伙伴的合作收益全部留在课题组作为研究经费,举办国际会议精打细算,扩大对外科技服务渠道筹集经费……硬是为硅酸盐所保留并延续了一个长达半个世纪的优势研究方向,为硅酸盐所后续成为国家首个文化遗产保护“973课题”承担单位、国内首个古陶瓷领域文化部重点实验室以及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当我担任硅酸盐所所长后,他却一再告诫古陶瓷课题组的人员,所里事大,组里事小,不要企图利用所长的权力为课题组谋求额外的支持。我担任所长期间,古陶瓷课题组没有从所里、院里获得任何例外的经费支持。
泪雨中,我深深感受到李先生严谨认真、求实敬业的精神已化作我们前行的力量。先生说,一个人要在事业上能有所成就,靠的就是天赋、勤奋和机遇。先生以其一生践行着对科学事业的执著和忠诚。先生一生著作丰富,在学界早已盛誉天下,但仍在88岁高龄时,不顾眼疾,一个字一个字工工整整地书写他人生最后一本著作《简论官哥二窑》,汇集了他古陶瓷研究的最后一滴血液,为后人、为中国古陶瓷研究留下了又一不朽之作!先生几十年如一日,同所里同仁共同推进上海古陶瓷科学技术研究会建设,并在克服众多困难的基础上,坚持三年举办一届“古陶瓷科学技术国际讨论会”,成为硅酸盐所唯一一个三十余年不间断、连续举办十一届的国际学术会,对提升硅酸盐所的学术影响,传承与弘扬中华文化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李家治先生一生追求真理、爱国奉献、严谨治学、淡泊名利,为“科技强国”梦想奉献了一生,展现了老一辈科学家爱党爱国的高尚情操和美德。先生的一生,是光明磊落、大气谦和的一生,他把谦谦君子的一生奉献给了他热爱的祖国、热爱的事业、热爱的硅酸盐所。先生做人、做事、做学问的风格处处感染着并激励着我。我记得先生与我谈起他身后之事,当我听到“遗体捐献国家医学事业”,“不要搞大型追悼会”时,早已控制不住感情,泪如雨注。我再次深深被老师一生奉献祖国的高尚人格所震撼!
抚今追昔,想来真是无限伤感和痛惜!李家治先生的溘然离世是中国材料界的重大损失,也使我们失去了一位敬重的师长。我们只有继承和弘扬先生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格,在先生倍加珍惜并为之奋斗终生的事业上继续积极求索、开拓创新,才是对先生在天之灵的最好告慰。
李家治先生一路走好!我们永远怀念您!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学生 罗宏杰
2017年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