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报:与科学家共话创新之路

发布时间:2012-06-07

2012年6月6日 本报讯 “很多场景稍纵即,我非常想研发一款模拟人类视角、可随看随拍的摄像眼镜。”“小伙子,你非常有创意,供电、控制、保存、传输等技术难点,你怎么处理?”……上海微系统所的图书馆大厅里,一群渴望跟随科学家泡实验室的高中生环坐成圈,轮流向自己心仪的科学家描绘内心的科研愿景。日前,长宁区第四届中科院长宁科学园“未来科技之星——走进科学殿堂”结对仪式正式启动。

本届活动聘请了10 位来自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尧、上海硅酸盐所的杰出青年科学家为指导团成员,以现场互动交流的形式,选择具备科研潜质的学生结成团队,孕育科学新星。在结对现场,学生人人手持研究提纲,边熟悉研究思路,边等待着与专家对话的机会。

快速充电时,锂电池散热性能不佳,怎么办?“用新材料做外壳,从而改善在大电流充电情况下散热不佳的状况。”由高一学生徐晨智、徐晓婷带来的研究思路颇有新意。“内部热量怎样产生?怎样计算单位面积的热量?”擅长锂电池研究的郭向欣博士边听边启发学生。

高性能陶瓷研究专家赵景泰的一席话,让高一学生刘永豪着实有了方向感:“你的这项具有防电磁辐射、抗电磁干扰、节能降温功能的透明陶瓷研究设想难能可贵,不过目前已有同类研究,不妨再查阅一下相关文献,选择新的突破口。”

面对现场的这么多优秀学生,导师们该如何挑选呢?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郭向欣介绍说,首先要明确学生的研究方向是否契合实际,然后看他们的研究设想是否有创新点,最后再判断一下研究思路的可行性。郭向欣表示,虽然平时科研工作繁忙,但他仍十分乐意参与“未来之星”培养项目。他认为,学生最终能做出什么成果并不重要,关键是他们能够在年轻时代亲历科学研究、科技创新的全过程,这将对他们一生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

据了解,结对成功之后,在未来一年之内,学生将会得到科学家的悉心指导,并获得由长宁区科委提供的科研专项经费。

李法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