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上海市民科普讲坛高潮迭起62名选手登台畅谈后世博科技

发布时间:2011-05-06

憧憬“后世博”时代科技发展,畅谈低碳生活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意义,讲述安全防范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地位,揭示珍爱生命、追求健康的深刻内涵,交流创新过程中的收获与甘苦……4月24日,由上海市科协主办,卢湾区科协、上海科技报社、上海科普网承办的2011年上海市民科普讲坛决赛在卢湾区打浦桥社区文化中心举行,青少年、社区居民、科技工作者、外籍人士等4个组别的62名选手展开激烈角逐,最后决出一等奖4名,二等奖10名,其余奖项也都名花有主。

2011年是进入“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开启后世博时代的第一年。今年的上海市民科普讲坛紧扣时代脉搏,确定了“‘后世博’科技畅想——低碳,安全,健康,创新”的主题,旨在让市民从亲身体验的角度出发,围绕如何最大限度把举办世博会带来的强大动力,如何将世博会展出的世界各国在低碳环保方面所取得的新技术、新方法以及成功经验运用到上海未来建设以及市民的日常生活中等话题,畅谈对“十二五”科技发展的憧憬以及对后世博时代科学生活的感悟。

从上午8:00到下午5:00,整整一天的赛程丝毫没有让人感到“审美疲劳”,不少选手在完成了自己的演讲后主动留下来观摩其余选手的表演。率先亮相的是青少年组,来自中小学的选手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从不同角度谈生态,谈科技教育。杨浦区选手韩纪誉以“人类的救赎之路”为题的演讲引起观众的深思;来自金山区的陆贝滢年仅9岁,她在表演中别出心载地用上了环保袋等道具,全新的表演形式赢得一片掌声。在社区居民组比赛中,长宁区选手游伟一改人们印象中的演讲风格,巧妙地运用了单口相声的一些表演技巧,令人耳目一新;来自黄浦区的王律盈则以“我的低碳经”为题,与听众分享低碳节能的妙招;静安区选手喻建国是本届市民讲坛中年龄最大的选手,“成熟心态——悦纳”是他的演讲题目,也是他积多年实践而总结出来的养身之道。

科技工作者组的角逐更是激烈。他们中有的是科研院所的精英,有的是科普场馆中的志愿者,有的是科技企业中的科研骨干,还有活跃在社区科普第一线的学会专家们,他们在演讲中将深奥的科学演绎得通俗易懂,把科学要素体现得淋漓尽致。浦东新区选手董立颖在上海科技馆工作,职业修养使她占得先机;长宁区选手沈沪江博士来自硅酸盐所,她以“属于新能源的后世博时代”为题,从不久前首批电动汽车向市民发售开题,引申出各种新能源在生活中的应用,展示了新能源产业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她的演讲丝丝入扣,拨人心弦。

外籍人士的参与是近年来上海市民科普讲坛逐渐形成的新亮点。在外籍人士组别比赛中,来自世界各国的外籍“市民”纷纷展示风采。代表徐汇区出赛的李波涛说,与中国结缘从爷爷参加“飞虎队”帮助中国抵抗侵略者就开始了,他对中国有着深厚的感情,如今他在东华大学留学,他的心愿是能留在中国工作、生活。他的演讲简练而精彩,流畅的汉语博得阵阵喝彩。虹口区推荐的滨本佳宏一开口就是标准的普通话,他以“废物的循环”循环为题,阐述了低碳生活的别样精彩。

激烈的角逐告一段落,另一层面上的精彩刚刚开启。为扩大上海市民科普讲坛的影响力,上海科普网、多播网对本届上海市民科普讲坛进行了全程录像。市民们可登陆多播网一睹选手们的风采,并可为选手投票增添人气。据悉,在上海科技节期间举行的演示专场暨颁布奖仪式上,优秀选手将再次呈现他们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