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LED照明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2013-05-14

钟伯强

摘要: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规模从2003年的90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近2000亿元,年均增长超过35%;我国已成为全球LED封装和应用产品重要的生产和出口基地。在“十城万盏”带动下,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联合创新模式。成立了全球首家专门促进半导体照明行业发展的 “国际半导体照明联盟”。也面临着产品价格下滑和供给过剩的双重压力。近年来,每年市场价格都会有20%~30%的下降。行业重组和洗牌在所难免。节能灯其效率是白炽灯泡的五倍以上,平均寿命大约为8,000小时,技术成熟,与灯饰、灯具匹配性好,是一种简单而相对低成本的替换选择。然而,节能灯虽节能但其含汞的问题,注定了节能灯难逃终将被替换的宿命。目前我国已研发成功含汞量不超过0.5毫克的小功率紧凑型荧光灯。LED产业整体的发展前景被普遍看好,提升LED照明的占有率,已获国家政策层面的支持。LED的触角也正逐步深入到家居照明市场,但目前LED照明产品的价格问题仍然是阻碍LED大举进入家居照明市场的最主要因素。此外,质量不稳定、性价比不高也是重要的原因。尽管LED照明技术在节能及高效照明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LED光源中的紫外光和蓝光对视网膜的危害以及对生活节律的影响,提示我们不能回避LED照明的对人体安全方面的风险。今后LED产业的发展趋势:部份LED专利到期,LED封装公司可能迎来新契机;预计LED筒灯、射灯在国内市场的渗透率将超过30%;部分企业倒闭洗牌事件将更多;产能过剩中上游公司的盈利会有所压缩;创新人才缺乏挖角成快捷方式;LED产业分布将上演一场从沿海到内地的转移;预计2013年量产的光效将在160lm/W~180lm/W之间;衬底材料硅基氮化镓(GaN-on-Si)将量产,市场份额可能进入个位数百分比;加速产业标准化进程,2013将会是LED标准年;OLED照明的发光效率与成本将有较大的改善,其在照明领域的产品竞争力将更加提升。 


据国家能源局的资料,2011年,全社会用电量累计达4692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7%,其中第一产业1015亿千瓦时,第二产业35185亿千瓦时,第三产业5082亿千瓦时,城乡居民生活5646亿千瓦时。从分类用电量看,全国工业用电量为34633亿千瓦时,其中,轻、重工业分别为5830亿千瓦时和28803亿千瓦时。按照明用电占全社会用电的12%计算,2011年我国照明用电约5630亿千瓦时,如我国照明装置有50%采用LED灯具 ( 按使用节电50%的低端产品计算 ),每年至少可节电16350亿度,相当于建4.5个三峡电站或11台百万千瓦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可节约电厂建设经费近千亿元,每年节约原电煤近2700万吨,若以燃煤发电每瓦时排放0.638公斤二氧化碳计算,每年还可减少930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由此可见,LED照明的广泛应用,不仅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更将带来广泛的社会效益,意义重大。

一 我国LED照明产业现状

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规模年均增长超过35%

春晚神奇多变的舞台背景,上海世博会浦江两岸灯水互映的夜景,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逼真炫目的“画轴”,水立方如梦如幻的照明系统……当你沉浸于这些美妙绝伦的光影世界时,是否知道这背后体现的是我国半导体照明技术和产业的迅猛发展。

来自科技部的信息显示,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规模从2003年的90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近2000亿元,年均增长超过35%;我国已成为全球LED封装和应用产品重要的生产和出口基地。

我国LED芯片技术从无到有,2012年LED芯片国产化率达到72%;硅衬底功率型LED器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下游应用与国际技术水平同步,LED射灯、筒灯、球泡灯等产品平均光效超过60lm/W,较白炽灯节能70%以上,LED隧道灯、路灯平均光效超过90lm/W,节能效果已经显现,48片生产型MOCVD(LED芯片生产关键设备)样机成功开发。

2009年,科技部启动了“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应用试点示范工作。37个试点城市已实施示范工程超过2700项,应用LED灯具超过700万盏,年节电超过21亿度。在“十城万盏”带动下,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联合创新模式,促进了产品集成创新与技术进步。试点城市地方政府纷纷将半导体照明作为调整区域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建成厦门、上海、大连、南昌、深圳、扬州和石家庄等15个产业化基地,初步形成了有一定配套能力的产业集群。

北京奥运会水立方首次实现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全彩色可变场景LED景观照明,节电70%以上。国庆60周年天安门广场LED显示屏,实现从芯片到系统的国产化。人民大会堂半导体照明改造项目,原照明总功率接近800kW,改造后总功率不到200kW,平均节电率达75%以上。

科技部于2003年6月牵头成立了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协调领导小组,紧急启动“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成立了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推动了产学研以及上下游的实质性合作。2012年,依托联盟筹建了半导体照明联合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并建立了“共同投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合创新机制。实验室于今年1月在荷兰设立海外研发实体机构——代尔夫特研究中心。2010年10月,以联盟为主要发起者,联合美、澳、新、荷、韩、印及中国台湾地区的半导体照明产业,组织成立了全球首家专门促进半导体照明行业发展的非营利性、非政府组织“国际半导体照明联盟”。它是首个总部设在中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联盟,也表明国际社会对中国半导体照明产业及市场战略地位的认可。

我国LED照明产业规模及基础

2012年以来全球LED通用照明发展迅速,多个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以促进其应用,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LED照明应用促进措施,如“十城万盏”、国家发改委会同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联合进行半导体照明产品应用示范工程招标等,业内最为关注的LED照明灯具价格补贴政策也呼之欲出,LED照明灯具已经逐步进入大规模应用阶段。

据了解,目前道路用LED灯、室内照明用LED球泡灯、普通照明用双端LED灯和装饰照明用LED灯四类产品占据了整个LED照明市场的大部分份额。

作为全球人口最多和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中国LED照明应用的市场潜力巨大。但同时,受中国的消费水平和环保意识所限,国内LED照明应用的推广与发达国家相比还较为滞后,除路灯、隧道灯等户外照明外,市场潜力最大的室内照明应用水平和规模还相当有限。

我国照明需求规模庞大,2012年白炽灯和节能灯的国内市场需求分别达到11.76亿只和12.69亿只,2007-2012年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7.59%,直管荧光灯的市场需求为8.3亿只,环形荧光灯的市场需求为8亿只,卤钨灯的市场需求为7.55亿只。这些传统照明光源和灯具都是LED照明灯具的目标替代市场,随着性价比的提升,LED照明灯具将逐步进入这些领域,为其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我国照明灯具的消费主要由国内生产企业提供,进口产品在国内所占份额不足5%。良好的照明产业基础不但为国内LED照明灯具市场应用提供了可靠的产品供应,还为国内LED照明产业通过规模效应来提升LED照明灯具的性价比提供了非常好的支撑。


我国照明产业基础雄厚,是全球最大的照明光源和灯具生产国,生产量的近70%用于出口。根据中国照明电器协会的统计,2012年全国白炽灯产量38亿只,荧光灯产量66.9亿只,其中直管荧光灯18.3亿只,环型荧光灯18亿只,CFL44.3亿只。2012年全国生产HID灯1.74亿只,其中高压汞灯5600万只,高压钠灯5400万只,金属卤化物灯6300万只。

产业的并购和整合

LED照明行业正面临着产品价格下滑和供给过剩的双重压力,去年已开始大打价格战。近年来,每年市场价格都会有20%~30%的下降,行业正面临着强力洗牌,这个市场不可能容纳这么多的企业,一些企业被淘汰出局是必然的。市场蛋糕就这么大,但是仍不断有新的企业涌进。大家都看好这个行业的前景,不管实力强还是弱,都想分得一块。

目前位于产业链中游的封装企业倒闭的可能性最大。因为中游进入比较容易,技术含量最低,所以相对过剩。实现不了规模化经营,就会亏损乃至关门,资金实力有几百万甚至小到几十万都可以搞个作坊式的工厂。但要掌握核心技术、并能经得住大项目的考验,那一定是长时间专注于这一行业,成为行业中实力较强、有很多技术沉淀和项目积累的企业,这样的企业也是最后能够活下去的企业。

大企业希望通过兼并扩张实力,巩固自己的龙头地位,中小企业则希望被并购得以保存。LED行业将通过洗牌整合由前期的散乱发展逐渐趋于规范。

2012年LED行业重大事件就是雷士光电和德豪润达合演了一出“巨头联姻”的好戏。年底德豪润达斥资16.5亿元收购雷士20.04%的股权。

雷士在传统照明领域拥有成熟的品牌和完善的行销管道,作为国内照明业界的巨头当是不虚。然而,在新兴的LED照明领域,雷士的技术沉淀有限,特别是上游芯片领域可谓完全空白。核心技术的缺失,导致雷士未来竞争力堪忧,此番联姻正好为雷士发展铺就了“芯”光大道。

而德豪润达在过去3年内,斥资90亿元,完成了从LED外延片到芯片,从封装到应用的完整的产业链布局。然而据了解,德豪润达去年在LED领域营收不足4亿元,其中2.5亿元来自之前并购的锐拓显示,除去芯片及封装方面的营收,德豪润达的LED照明营收不足5千万。因此,如何将产品与技术转化为商业利润,继而打造LED全球品牌,成为德豪润达的首要问题。此番通过入股雷士,利用雷士业已成熟的品牌及完善的行销管道,德豪润达有可能轻松打开抢占LED照明市场的关键通路。雷士光电和德豪润达的联姻可谓是强强联手,取长补短,互惠共赢。

上游的横向整合也在快速进行

2010年,上游芯片短缺的状况从年初持续到年尾,令芯片厂商赚得盆满钵满,一场围绕上游芯片的疯狂投资就此展开。然而2011年年初,芯片产能过剩警报已然拉响。

有人认为,我国对LED产业的补助行将结束,到2015年芯片企业可能将仅存5家。2013年底凡MOCVD数量在10台以下的芯片企业将消失。据了解,现我国拥有芯片企业60余家,这意味着将有超过3/4的企业会被淘汰。

去年8月9日,台湾的晶电与广稼举办说明会,广稼与晶电通过股份转换,成为晶电的子公司。广稼普通股4.85股换发晶电1股,交易金额40亿新台币。广稼目前的产能规模,晶电至少投资80亿新台币才能达到,因此对晶电来说是划算交易。此前,晶电就并购了国联光电、元砷光电和连勇光电,成为晶电称霸芯片领域的筹码。

广稼纳入晶电后,可利用晶电现有的技术及销售平台,利用为晶电代工来扭转广稼亏损的局面,同时,晶电不再受转投资之累,可以全面提升经营业绩。

同年11月,三安光电发布公告,旗下全资子公司厦门三安光电科技,拟用自筹资金5.06亿元(人民币)认购台湾璨圆光电1.2亿股私募普通股,每股价格约为19.6元新台币。本次方案实施后,三安光电将持有璨圆光电19.9%的股份,成为璨圆光电最大股东。

外界看来,三安光电作为目前国内LED外延片及芯片龙头,产能规模庞大,仅次于台湾晶电,产品集中在中低端LED芯片市场。璨圆是台湾第二大芯片厂商,主要市场集中在台湾本土和韩国等亚洲市场,在高端芯片市场拥有较好客户基础,两者结合可优势互补。

璨圆光电产能太小,成本控制能力弱,而三安光电产能规模大,成本报价低。与三安光电合作,璨圆除了可以降低成本,还可以利用三安光电抢占大陆芯片市场。

对三安来说,随着中低端芯片市场的日益饱和,毛利率大幅下滑,三安开始在高端LED芯片产品研发上发力。同时,三安光电的市场主要局限在国内,急需打破专利壁垒进军海外市场。璨圆光电在LED芯片技术上拥有200多项专利,正是三安光电的理想合作伙伴。

业内人士透露,上游芯片企业间整合并购的主要动力在于扩大产能和市场,获得新技术及拥有对方专利。因此,他们选择的并购物件都是具有技术,专利或是市场优势的企业。

中下游纵向整合抢占市场

自2012年开始,LED芯片及封装产能的过剩,令整个行业身心俱疲。

2012年上半年,中国LED室内照明市场整体规模呈现大幅增长,同比增幅接近36%。同时,新增LED室内照明企业数量近1000家。预计2012年全年,中国LED室内照明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50亿元,同比增速超过40%。

去年年初,国内知名LED封装企业瑞丰光电与雷士照明签署合作协定,欲联手成立合资公司从事照明用LED封装产品研发及制造。 瑞丰光电选择与雷士照明合作,看重的正是雷士丰富的市场管道资源,为瑞丰光电进军下游LED照明应用打开出海口。

对处于转型十字路口的传统照明企业来说,并购成其快速介入LED领域重要方式。

并购易整合难

当前,行业正处于后洗牌时代,倒闭潮时有发生,包括愿景光电、浩博光电、大眼界光电等知名企业,已成为行业“先烈”。要发展,前提条件是要求得生存。只要是希望发展LED照明的企业都希望用并购整合的方式来弥补自己在LED产品、品牌与管道方面的不足。

由于隶属于不同的创业者,前期双方在管理、文化、价值观念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虽然并购产生的交易可以立竿见影,然而,要产生预期的效益还在于后期的磨合。因此,企业对于整合的效果并不能追求马到功成,只能是循序渐进。

正如德豪润达与雷士的联姻,在外界看来,两家企业虽然同属上市企业,实力雄厚。然而,两家企业之前在LED领域表现并不尽人意。

然而,不管是上游的横向整合,还是中下游的纵向整合,并购双方首先得明确自己的意图和目标,然后再照着预期的目标同心协力,才能走得更好更远。

二 节能灯和LED照明的竞争

2013年2月17日发改委发布了“半导体照明产业节能规划”,提出到2015年,60W以上普通照明用白炽灯全部淘汰,市场占有率将降到10%以下。显然,白炽灯势必要被淘汰掉的,白炽灯的“退位”为LED灯和节能灯的发展腾出了巨大的空间。

节能灯的现状

近年来,我们国家一直在大力推广使用节能灯。随着白炽灯的淘汰,越来越多的照明企业纷纷推出节能灯产品,抢占剩余市场。统计显示,我国是荧光灯生产出口大国。2011年,产量约为70亿只,其中,紧凑型荧光灯(俗称节能灯)约47亿只,占全球产量的八成以上,年出口28亿只。

目前,节能灯其效率是白炽灯泡的五倍以上,平均寿命大约为8,000小时,技术成熟,与灯饰、灯具匹配性好,是一种简单而低成本的替换选择。然而,节能灯虽节能但其含汞的问题,注定了节能灯难逃终将被替换的宿命。一只普通节能灯最低含汞量0.5毫克,这些汞浸入地下会造成大约180吨水的污染。如果废旧节能灯处置不当,很可能成为“生态杀手”,而且废旧节能灯也已处理不当“好多年”了,甚至现今仍没有合适的政策和措施出台。有课题曾经做过估算,一个荧光灯管要实现安全回收,成本是17元,这显然是不可持续的。从源头上降低汞含量,当然是必须的,但也要解决好废旧灯管的安全回收,才能避免对环境的污染。

2013年3月27日,为落实国务院《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和《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工信部发布《中国逐步降低荧光灯含汞量路线图》,根据路线图,到2015年,我国单只荧光灯产品平均含汞量比2010年减少约80%。

据悉随着汞问题国际公约生效后,各国将逐步禁止汞的使用。按照我国2008年发布的行业标准《照明电器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紧凑型荧光灯含汞量不超过5毫克,直管型的则不超过10毫克。

欧盟2010年发布指令规定,从2013年起紧凑型荧光灯(功率小于30瓦)含汞量不得超过2.5毫克,美国相关行业标准中则对小于25瓦的紧凑型荧光灯提出了不大于4毫克的要求。

与之对比,我国《路线图》的要求,到2013年底,30瓦或以下含汞量低于1.5毫克,30瓦以上要低于2.5毫克。2014年底,上述限值收缩到1及1.5毫克,到2015年底,更进一步收缩到0.8及1毫克。也就是说,我国节能灯含汞量的要求,比目前欧美的标准都要严格得多。

淘汰液汞工艺,换成固汞工艺肯定需要增加成本,对于大企业因为有多年的研发经验,没有什么问题,如果小企业就比较困难。2010年生产紧凑型荧光灯(毛管)使用固态汞的比例仅50%左右,金属卤化物灯和紫外线灯的固态汞使用率仅分别为43%和35%,高压汞灯更是全部使用液态汞。降低了汞含量如何保证亮度不变,这对于一般中小企业来说,也并非易事,淘汰一批中小企业也是意料之中的。对于主流大企业来说有两年过渡应该不成问题。

目前,我国已研发成功含汞量不超过0.5毫克的小功率紧凑型荧光灯。

2012年对全国各地共80批次节能灯的抽查显示,已有90%的节能灯汞含量小于2毫克,达到“低汞”水平;甚至有11%的节能灯可以满足汞含量限值1毫克的要求,达到“微汞”水平。

LED灯具的现状

LED是一种低电压的半导体点状冷光源,它长寿命、高效、节能、环保等优势已经通过了实践的检验。LED光源的各项性能参数已不是以前常说的“在改善”,而是“在进一步提高”,LED产业整体的发展前景被普遍看好。

在政策层面上一个是逐步淘汰白炽灯,第二个是逐步降低荧光灯汞含量,第三个是提升LED照明的占有率,这对整个LED企业来说都是非常积极的。LED的触角也正逐步深入到家居照明市场,但目前LED照明产品的价格问题仍然是阻碍LED大举进入家居照明市场的最主要因素。在价格方面,市场上1.2米长、21瓦的LED灯管的零售价正常在200元以上,而同样长度和瓦数的传统日光灯管价格基本在10元以下。在成本上,LED灯泡与传统节能灯在正常情况下存在至少8倍以上的价格差异。这样的价格差距自然是LED照明进入家居环境的最大障碍。不少灯具经销商表示,目前LED家用照明尚处于推广阶段,更多的消费者还是趋向于购买价格相对较低的节能灯。在家用市场,节能灯仍为LED照明产品推广的最大劲敌,而且家居照明也始终是节能灯所擅长的领域。

LED灯具无疑是今后照明灯具发展的方向。值得思考的是,在政策支持下,LED产业多年来保持倍翻的增速,然而LED照明却始终未能启动民用市场。除了售价较高之外,质量不稳定、性价比不高才是最主要的原因。2012年底质监局、国检总局、工商局抽查全国各地的LED照明产品、节能灯、道路照明、消防应急灯具等,结果显示LED照明产品合格率仅为51%。这不得不引起所有LED照明从业者的深思与警省,无论从哪一方面说,消费者对产品乃至一个行业长远的信心,远比企业眼前的黄金还宝贵。不管如何“折腾”,最终落到实处,产品的质量还是王道。竞争越是激烈,越是要做精,做专,精专才是首要的利器。比如,加多宝一个红罐凉茶做到了两百亿元,更不必说可口可乐。这说明不一定要走多元化,专业化照样可以做大做强。

关于价格,其实在这几年时间里面,LED照明灯具的价格都在以每年35%-50%速度在下降,相信在不久的将来,LED灯具价格将会下降到家家户户都能接受的范围,到时候就是LED照明时代的到来了。

尽管LED照明技术在节能及高效照明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LED光源对视网膜的危害以及对生活节律的影响也不能回避。在光辐射波段中,紫外线及蓝光波段对人体的危害比较大。LED的光谱中有不同比例的紫外及蓝光谱段,其中可见光蓝光部分会对视网膜色素层产生损伤。目前已经发现的几种主要光辐射危害有:光致角膜炎和光致结膜炎、白内障、视网膜灼伤、视网膜蓝光损害、皮肤晒黑、紫外红斑、皮肤老化、皮肤癌等。多芯片集成及二次光学设计技术的发展,令LED芯片功率及外量子效率日益提高,紫外和蓝光波段的短波LED芯片被广泛应用,这也使得LED的危害性更加显著。有别于日光,LED是利用特定波长的单色光通过配光方案模拟自然光,它的光谱具有不连续性,而且亮度很高。蓝光除了对人眼尤其是视网膜有潜在损伤威胁外,对松果体产生的褪黑素也有明显的降低作用。有研究指出LED照明光源中的蓝光成分对正常的恒河猴的视网膜具有损伤作用,容易引起视网膜上感光细胞的光化学损伤和色素上皮功能的退化,过强的辐射还会引起视网膜的热损伤。

LED照明的光谱较窄,相对自然光的全光谱而言,没有全光谱带来的对眼睛的护目作用。过高的亮度,缺乏自然光的柔和性,对眼睛有较大的刺激性。其次,窄谱光显色性差,不能还原真实颜色,易导致色弱。长时间使用易造成视觉疲劳。

LED 光源,发光特性不同于传统光源,如何准确的评价LED 照明产品的光特性是个新课题,至今还未有肯定的评估方法和结论。

眩光是现代照明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常用的眩光评价方法有美国的视觉舒适几率(VCP)、英国的眩光指数(GI)、德国的眩光限制系统(亮度限制曲线)、北欧的眩光指数方法和近几年来国际照明委员会(CIE)的统一眩光指数(UGR)。但眩光评价应用最广的还是CIE 的统一眩光指数。鉴于目前对光生物安全评估指标的含糊性,LED 照明的安全使用还充满变数。

值得欣慰的是,中国现阶段LED光生物安全标准化工作已得到国家“863”计划的支持及国际社会的肯定。中国专家正积极争取LED光生物安全领域的国际标准主导权。在全国建设照明LED光生物安全测试标准制定平台,构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的光生物安全测试体系,最终实现检测技术标准化,这将为我国LED照明产业的发展以有力的支持。


三 LED产业的发展趋势

尽管LED产业于2012年面临不少发展瓶颈,甚至大规模洗牌,但未来发展态势仍旧是正面的。

1.部份LED专利到期,LED封装公司可能迎来新契机

目前,LED产业的技术专利一直掌握在科锐、飞利浦、欧司朗、日亚化学以及丰田合成的手中。这五家大厂商有几乎涵盖原材料、设备、封装、应用在内的整个产业链的核心专利。不过现在这种专利壁垒已经出现了松动,按照专利法规定,发明专利保护期限为20年,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保护期限为10年。也即是从1990年开始提出的LED相关专利,已从2010年起逐渐到期,而这其中相当大一部分还涉及白光LED。

不过中国市场上的「山寨版」专利也埋藏隐患。大部分的专利都不是原创,或者是拾人牙慧,在国际LED巨头原创专利的基础上做一些修补,或者是投机取巧,在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上兜圈,一旦遭遇国际巨头的诉讼,中国市场可能将有70%以上的专利失效。

2.LED照明产品对市场的占有率将更多

2013年LED照明市场的渗透率将会加速,这是由于LED照明产品价格下降、技术日趋成熟、LED照明产品的市场认知度增加等因素的影响。原本传统照明厂商在开发新产品时,开始大量的导入LED光源来替代传统的光源产品。因此未来两年内,LED照明产品在通用照明市场的普及率将快速的提升,并且渗透到各种照明领域当中。

预计LED筒灯、射灯在国内市场的渗透率将超过30%,LED照明的销售额可能会达到10亿元人民币。但是对于过度扩充的LED产业来说,在产能供过于求的情况下,厂商也很难因此而受惠。  

3.部分企业倒闭洗牌事件将更多

过去几年因为政府的补贴,建立了大量的LED晶片厂,估计在未来几年内这些LED晶片厂,所剩将不足30家。尽管国内本土的MOCVD设备制造商也急起直追,希望抢攻被外企所垄断的MOCVD设备市场,但是由于进口MOCVD机都存在大规模停机状态,这些本地产的MOCVD机台难有展现的舞台。除此之外,LED企业的实力差距也将逐渐显现出来,随着更多大型LED封装公司的扩产,国内一些体质不佳的中小型封装厂也会面临倒闭的危机。

4.LED芯片价格跌跌不休,供应链结构获利压缩

受惠于手持式装置与LED照明产品的相关需求增长,2013年全球LED产值将达124亿美元,较2012年成长12%,但整体LED产业供大于求的局面在短期内无法扭转。

外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及MOCVD的持续订购,无疑会增加LED芯片的产量和库存,而公司为了获取利益,或将进一步降低芯片价格,推行新一轮的价格战,厂商的盈利空间也将进一步有所缩减。根据市场最新统计显示,相对于2012年年初,LED上游蓝宝石衬底和芯片价格至今下降幅度已超过三分之一。中国LED结构性产能过剩的局面在2013年中仍将继续,LED芯片价格进一步下滑,中上游公司的盈利会有所压缩,产能过剩也促使LED供应链进行结构性的整合,中上游公司横向重组或向下游渗透进行纵向垂直整合。

5.创新人才缺乏,挖角成快捷方式

LED外延芯片等产业链上游的人才最为匮乏。以MOCVD设备为例,美国VEECO和德国AIXTRON两家公司占据了全球市场份额的90%~95%,日本设备虽然也较为先进,但基本为本国自用,很少出口。很多国内公司以为有了设备就可以直接投入生产,在花重金购置了美国和德国的设备后,才发现缺乏懂行的、真正有经验的人才来调试和操作设备。这些公司又不得不从台湾和韩国等地的公司高薪挖人以解燃眉之急,这种情况屡见不鲜。

对于公司来说,为解燃眉之急而通过挖角引进人才也无可厚非,但一定要眼光长远,克服急功近利的心态,如果没有创新的土壤和环境,即使从外面挖来了人才,栽下去也很难成活,会渐渐地枯萎。

6.国内LED产业链整合加速,存者为王

随着LED封装市场的过剩和国内LED产业升级,必然会导致一部分国内公司转向台资公司所擅长的领域。据估计,2013年三安光电的LED芯片产能将超过台资芯片龙头厂商晶电。2013年开始,台资公司已经深刻感到大陆公司的威胁。在三安入股璨圆之前,隆达和威力盟,抑或是广镓和晶电,也已经意识到大陆LED公司不可避免的会侵蚀台资公司的领地,并提前做出准备。与此同时,台资公司也积极在大陆合资设厂,希望借助大陆的资金和市场容量的优势,扩大自身市场份额和利润。

考虑到国内广阔的LED商用、室外照明等应用市场的规模优势和台资公司的技术和标准优势,接下来LED产业的整合重点,不排除台资LED晶片厂商或LED灯具厂商与大陆LED公司的合并。

7.产业转移,外企蚕食鲸吞,本土明争暗斗

大陆市场的巨大潜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LED巨头把目光转向中国,纷纷调整战略加紧在华布局,将产业向中国转移,加大中国市场开拓力度。如欧司朗公司在无锡建造LED芯片的外壳封装工厂,飞利浦在成都建立飞利浦专业照明的示范园,GE在中国西北地区成立首个客户协同创新中心等。

而就中国市场而言,LED产业也在上演着一场梯度转移的迁徙运动。如雷谷搬至惠州基地,雷士将总部由惠州迁至重庆等。

从以上LED国际或中国市场巨头迁徙情况及发展计划可以看出2013年仍是产业转移的一年。而受惠于中国政策扶植及各地方公布的优惠政策,加之中国庞大的市场,相对偏低的生产及人力成本优势,也是外企加大在中国投资的诱惑因素之一。而相对于中国大陆的LED公司,由于近年来沿海地区生产成本增长明显,而随着内地LED市场的兴起,及更为诱惑的地方招商政策,整体LED产业空间分布发展将上演一场从沿海到内地的转移。

8.光效竞争持续,预计2013年量产的会在160lm/W~180lm/W之间

光效竞争一直是各个厂商不能输的战争,Cree在照明市场的所向披靡凭借的即是技术上不断刷新光效记录的能力。2012年这种厂商间的你追我赶并没有轻松,反而拉开更大的差距。而GaN同质外延的出现,使光效有了大幅的提升。首尔半导体放出单颗芯片光通量达到500lm的消息,但是对输入功率到底是多少一直却秘而不宣,使得外界对其光效有不少的遐想。

2013年光效竞争还将继续,不过在市场上能够成功量产的,估计还是以160lm/W上下为主。

9.「GaN-on-Si」仍是关注焦点

2013年,哪些技术能真正进入舞台中央,决定着整个产业技术进步呢?从衬底材料来说,硅基氮化镓(GaN-on-Si)可能是市场的关注焦点。东芝于2012年12月14日宣布,开发出了用于LED照明的白光(GaN-on-Si)LED芯片,并将从12月下旬开始以1000万个/月的规模量产。不出意外,2013年(GaN-on-Si)的LED的市场份额可能进入个位数百分比,届时将与主流的蓝宝石衬底,或是SiC衬底,展开另外一场技术竞争。

10.各国加速产业标准化进程,2013将会是LED标准年

在过去几年里,许多国家及地区都在加快LED产业标准化的脚步,以此来规范LED产品的质量及性能,防止无序竞争造成质量混乱。期望各产业联盟机构的建立,能对LED市场及公司起到引领及规范作用,解决关键技术及共性问题,促进产业良性发展。

欧盟有关于定向灯、LED灯及相关设备的生态设计要求法规(EU)No1194/2012,以及ENEC(欧洲标准电器认证),是针对特定并符合欧洲标准的产品(如照明设备,组件,及办公室&数据设备)所使用的欧洲安全认证的通用标志。

在北美地区,与LED产品相关的各项测试标准一直在持续进行。其中主要包括IESLM-79《固态照明产品电气和亮度测量》,IESLM-80《LED光源流明维持率测量》及IESTM-21《LED光源长期流明维持率测量》,以及2012年最新推出的IESLM-82《LED光引擎电气及亮度性能鉴定(作为温度的函数)》等,此外还包括规定LED产品安全标准的UL认证。另外,由美国能源部和环保署共同推行的能源之星能源节约计划也含有重要的LED产品的相关认证。此外,美国政府还启动了「国家半导体照明研究计划」「下一代照明计划(NGLI)」等。

日本经济产业省规定,2012年7月1日起,LED球泡灯和LED灯具进入日本市场销售须加贴圆形PSE标志。

我国也发布了《半导体照明应用节能评价技术要求(2012年版)》,包含了道路、隧道灯具和室内灯具等LED照明产品应用的节能评价技术要求,以及机场、铁路车站、城市轨道交通等场所的LED照明工程技术要求等内容。

11.OLED迄今一直处于研究开发阶段,2011年之后,以日本厂商为主,开始了量产。虽然在发光效率及亮度等性能方面的开发比LED落后了几年,但面发光这一特点,对照明厂商及设计师却极具吸引力。2012年初日本Panasonic采用新型蓝光萤光材料,搭配红、绿磷光组合成的结构,白光OLED照明效率可达56lm/W,演色性为91,半衰寿命期限为十五万个小时。另一项采用全磷光的产品,白光OLED可达128lm/W高效率,不过产品稳定性不高。2013年左右,以LG化学为首的多家企业将推出80流明(lm/W)以上能效的OLED照明产品,届时OLED照明市场将开始正式起飞。估计2016至2018年,OLED照明的发光效率与成本将有较大的改善,其在照明领域的产品竞争力将更加提升。至2020年左右100x100平方毫米的OLED模组效率,将超过200lm/W,单位材料成本将减少至3美元以下, 销售额将达到17亿美元。


参考

http://www.ec.hc360.com2013年03月11日LED制造

http://www.ec.hc360.com2013年03月26日中国行业研究网

http://www.ec.hc360.com2013年03月19日半导体照明

2013年03月09日 第一财经日报微博

2013-03-19 21世纪经济报道

http://www.ec.hc360.com2012年03月01日中国电子报

http://www.ec.hc360.com2013年04月10日OFweek半导体照明网

http://www.ec.hc360.com2013年04月09日中国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