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的渊源、诺贝尔科学精神的现实意义、人们从中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祝炳和 夏期明
主要内容:它的由来,诺贝尔评奖中的歧视和偏见,评奖对中国科学发展有什么启示?
(一)诺贝尔奖的渊源及影响 在世界科学史上有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把自己毕生的精力贡献给科学事业,并在身后留下遗嘱,将遗产全部献给科学事业,用以奖励后人,鼓励他们向科学高峰攀登。以他名字命名的科学奖,己成为最高科学奖,它就是瑞典化学家、发明家、实业家、和平斗士、阿尔弗雷德·伯恩哈德·诺贝尔(Alfred Berhard Nobel)。诺贝尔奖从1901年颁发至今,已有一个多世纪,它记录近百年的重大科学成就,有多人获此殊荣,人数之多、奖金数额之大史无先例。今天当人们想起它给科学发展带来巨大动力,就会记起大奖的发起人:诺贝尔的科学精神--创业精神、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无私的献身精神,他的科学精神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承担重大责任的现代青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诺贝尔是世界上少有的奇人,诺贝尔逝世前,已在20多个国家,建有93座工厂。产值上亿瑞典克朗。诺贝尔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亿万富翁,
他是一个科学家、发明家,有发现及发明
他是一位工程师、把科学发现投入生产
他也是一名实业家,扩展生产,最后遍布全球
他又是慈善家支持慈善事业,也是积极的和平运动者。
他善于把观点和理念转化到实际生产,建立了许多工厂企业,获得巨大财富。但他毫不利己,热心于人类永远的和平。他祝愿:人类美好的将来必将来到。尽管已经去世一百多年,但在科学界的影响常在。诺贝尔科学奖成果:加快了人类物质文明的步伐、优化了人类生存状况、推动社会变革。也激励各国精英奋勇拼搏,驱动人类文明事业不断向前。它也显示了现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基本趋势,及全世界科学界公认的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人类从事科学活动所获得的精神财富,它的三个要素就是:求实、创新和奉献。竺可桢先生认为科学精神就是“只问是非、不计利害”。
他一贯轻视金钱和财产,将母亲留给他的遗产全部捐献给了慈善机构,只留下母亲照片为纪念。他说:“金钱这东西,只要能够解决个人的生活就够用了,若是多了它会成为遏制人才的祸害。有儿女的人,父母只要留给他们教育费用就行,如给予除教育费用以外的多余的财产,那就是鼓励懒惰,会使下一代不能发展个人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聪明才干。”基于这样的思想,他在遗嘱中指定把他的全部财产作为一笔基金,每年以其利息作为奖金,分配给那些在前一年中对人类做出贡献的人。奖金分成: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或医学、文学及支持和平事业等5份。后人为了纪念他,从1901年开始,每年在他去世的日子(12月10日)颁发诺贝尔奖。到2010年止共奖励了768人和20个机构。
(二)成长史 1833年10月21日出生于瑞典 斯德哥尔摩,他仅有过两学期小学教育。他的父亲是工程师、发明家。他小时候经常进出他父亲办的机械厂,对机械及化学产生兴趣,17岁时就被派往欧洲、美国,购买材料及了解信息、并考察产品动态。21岁时与父亲一道经营工厂,开始研制火药棉,他和父亲用硝化甘油、做炸药试验。当时欧洲己开始工业化,开矿、筑路、运河及交通等,需要大量炸药。他化费40多年研制的炸药有:硝化甘油火药棉、安全的达那炸药、威力更大的炸药--炸胶、及无烟炸药。这些炸药在经济建设中发挥巨大作用。在多个国家畅销。如美国中央太平洋铁路用它打开崇山峻岭,开通希腊4英里运河、及瑞士隧道工程等。有人估测单独1929年爆破的岩石就有500亿立方米,够环绕地球建造2道2米高2米宽的长城。
诺贝尔从小体弱多病,在玩耍时他不能像其他小孩活泼欢快,而是当旁观者。养成孤僻内向性格,在上学时经常因病请假,在家读书作文,或野外散步。在大自然中寻找属于他的童年,但这却培养了他观察自然的爱好。他自己讲:“我在少年时代研究了自然这本最好的教科书”。十岁开始他们全家迁到俄国,他父亲经济上好转,于是请家教辅导。15岁前后俄国化学教授齐宁,为他家三兄弟打好了化学基础,还学习语文、历史,及英语、法语、德语。后来诺贝尔又去父亲的工厂当助手。他能够细心观察及思索,从生产实际中吸收大量有用的知识。他父亲为了使儿子研制新产品中发挥作用,决定让他出国考察学习,了解欧、美、等国家在机械化工方面研究进展。17岁时他就独自出国,先后到德国、法国、意大利、美国。二年内他善于观察、敏锐的洞察力、认真学习、知识迅速积累,21岁时已经和父亲一道经营有上千人规模的工厂,能生产炮艇上的发动机及炮,并把废船改装成军舰。在一次火药试验中死了四人,包括其弟弟,邻居及地方政府的多方阻挠,他仍搬场后继续试验。表明他具有不屈不挠的毅力。他不欢喜表现自己,他说:“银河系中有100亿颗太阳,如果太阳知道银河系有多大,肯定为自己的渺小而羞愧不已”。他拒绝别人吹捧他,不让报纸刊登他的照片和画像。他不向财神顶礼膜拜。
他一生的发明专利就有355种(炸药129种)。他还曾经研究过合成橡胶、人造丝,改进唱片、电话零部件等方面的实验,试验用铝矾土合成红宝石。在硫酸生产、铁提炼、水煤气厂,改进冷冻及煤气灶等,均有专利。还研究空中地面摄影及测绘、无声发射武器、消除唱片噪音、及资助北极探险等。如1895年他的开有细孔的玻璃喷嘴的专利、当用高压将硝化纤维素从喷嘴压出后,便可凝成人造丝。该发明对以后人造丝纺织工艺起很大作用。他在全世界多处建厂,例1873年在英国格拉斯哥附近、阿迪尔沙丘地建厂,不到10年从无水源的沙漠地区,变成有水电煤气的工业小城,又过了十五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炸药中心之一。
他未婚、无子女、但他也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一生中有过三次的恋情。一是他18岁时在巴黎与一位药店中的少女,曾有“谁也离不开谁”的誓言,但后因该女病故而了结。另一次是女友索菲,尽管她后来和别人结婚,他一直仍为她支付年金。再一位是冯·苏纳特、她是他和平远动的密友,虽然恋爱未成,但他和她在和平远动中的友谊一直维持到他去世(1876-1896年)。
他全身心投入研究及事务工作,由于有众多工厂企业,忙得有时一天要写50封信。他常生活在孤独中,拥有漂亮的房子但生活非常简朴,由于他与炸药打交通,又经历过战争(克里米亚战争及普法战争),因此深刻了解战争的残酷。他的精神在升华,使他在做出发明的同时,反复思考作为一个发明家的责任,他的真实愿望是:创建个美好的和平世界。在他去世后的110年中通过颁发奖项,他似乎仍在“工作”着。诺贝尔奖或许是他最大的发明。
(三)热心于人类永远和平,建立和平奖 他母亲的善良仁厚、及英国诗人雪莱的影响,使诺贝尔在幼年就在心中撒下了热爱和平的种子。雪莱的诗:“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诗写于英国革命时期,是希望那些生活在黑暗社会的人们,不要放弃希望,要勇于与黑暗斗争,去迎取胜利。诺贝尔希望人类美好的将来必将来到。
瑞士作家、19世纪80年代和平运动先锋:冯·苏纳特夫人(Arthur von Suttner)对他有很大影响,她的文学著作:《放下你的武器》--当时最畅销书之一。诺贝尔曾评价说:“这本书应该翻译成世界上所有的语言,使人人可读到它”。他曾参加过在瑞士召开的世界和平大会。当时和平远动的核心是:“促进民族团结、废除或裁减常备武装、为和平会议的组织和宣传做出最大贡献”。这正是他后来制定遗嘱中和平奖的主要条件。当他在遗嘱中立下“和平奖”后,立刻就告知苏纳特,苏也回应他说:“你我的付出将会永存”。
诺贝尔最早曾希望用武器结束战争,他曾对苏特纳讲:“我的工厂能比你的和平大会更早结束战争,因为当交战双方能在一秒内消灭对方时,也许所有国家会从此解散军队”。到了1891年前后,他认识到:对付战争最好办法是:各国都参加到干预破坏和平的运动、通过教育、提高人类的进取精神及和平意识,从而使人类的幸福系于科学及永恒的和平之中,这是他对全人类最高层次爱的具体体验,也是诺贝尔的一生追求。
(四)关于中国与诺贝尔奖
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说明中国本土人是能获奖的,但需有人翻译使我们的文学作品能走向国际。1901年以来,共有700多人或组织获得诺贝尔奖,1901-2000年获奖人数:美国263,英国 86,德国75,法国50。日本有10多位本土的科学家获得科学奖。作为人口大国如:中国、印度,极少人获奖。为何中国人难获诺贝尔奖?
要创造重大科研成果,有两方面科研环境建设:科技投入是硬条件,另外需要知识积累和科技储备,教育是软环境。
战乱环境影响科研发展颁奖的第一年1901年、当时八国联军打进北京,此后半个世纪中,中国都处在战乱和列强压迫之中,战乱情况下基础科学研究难有进展。新中国成立后,1966年人工合成胰岛素成果鉴定可能获奖,但文革前后的极左思潮认为:“诺贝尔奖金是资产阶级物质刺激办科学的手段,我们需要的是人民的奖赏”。
国家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较低,例2000-2003年,日本研发经费占GDP的比例约为∼3.%。我国的研发经费≤1%,投入少,难于有高产出。诺贝尔奖奖励的大都是基础科学。从图可见1901到1925科研中心集中于欧洲,1926--1950年中心从欧洲向美国转移,转移的主要原因:重视基础研究、鼓励原创、充裕的研究经费、优越的研究条件,吸引和凝聚科研人才从而产生成果。
图 1901年--2000年,诺贝尔奖莸奖
者不同时段的国别分布
教育因素 中国的应试教育抑制了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会影响他们以后工作中的独创性。
海外华人在优越的研究条件下,已多次敲开科学奖大门,如:杨振宁、李政道1957,丁肇中1976,李远哲1986,朱棣文1997,崔琦1998,钱永健2008,高锟2009等,分别获得物理和化学奖。这说明在一定条件下中国人是有能力创造重大科研成果的。
展望今后,经过短短的30多年,中国已从贫穷落后转变成为经济大国。在基础科技领域,诸如:粒子物理、原子对撞、航天、试管受孕、克隆技术、基因研究等许多领域,已进入世界前列。英国“自然”科学杂志预测:中国科研产出将跃居亚太地区首位。诺贝尔科学奖应该不会很遥远。
(五)关于和平奖:科学及文学奖是由下列三单位负责:瑞典皇家自然科学院、负责物理和化学奖,瑞典皇家卞罗琳医学院、负责生理-医学奖,瑞典学士院负责文学奖。均比较公正。而和平奖的评议是由挪威议会负责颁发,常常因为负责人的政治倾向,产生背离标准的倾向,政党利益的操控和商业活动,损害了奖项的独立性和公正性,例:2009年议会中主要评委--伦德斯塔德,利用和平奖为挪威的利益服务,使奥巴马获奖。
挪威 弗雷德里克 赫尔梅尔,曾分折了近100年的和平奖,他按照诺贝尔的遗嘱标准,进行合格及不合格评定,结果表明:
1940年前有 85% 合格
1944-2001年 44% 合格
2001-2010年 30%合格。
例:2009年和平奖,授予美国总统奥巴马,他不是和平斗士、他不支持削减军备、在过去一年中他没做出有关促进和平的成绩。他是超级军事大国的首脑、曾数次挑起对外战争,是国际争端的制造者,却被授予和平奖。
达赖、刘晓波 获“诺贝尔和平奖”说明了什么?
达赖1959年发动武装叛乱,失败后逃到国外,在美中央情报局支持下,豢养4千多人的“卫教军”,对我边境进行武装袭扰。煽动“西藏独立”,分裂中国。
刘晓波鼓动、抵制中国现行法律,煽动颠覆国家政权。
印度“圣雄”甘地,用和平手段实现民族独立,曾五次被提名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却从来没有得到过这个奖。
挪威科技大学教授阿努尔夫·科尔斯塔 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严厉批评挪威 诺贝尔委员会把和平奖授予刘晓波, 诺委会这么做其目的是想在中国推行西方价值观和政治制度。科尔斯塔说:“人民期望诺贝尔和平奖促进内部和平,特别是减少国与国之间的武装冲突。刘晓波从来没有在减少冲突方面,做出过什么贡献,也没有参加过与和平有关的活动。我看不出这位和平奖得主符合诺贝尔遗嘱中的标准。因此这是一个错误。”
挪威诺委会认为 西方议会民主制度是世界和平的前提。对此,科尔斯塔说:“这也是一个错误。如果我们看看全世界,美、英、法等具有悠久议会制民主的国家,过去50年来一直是属于:最具进攻性的军事强权,常常占领别国或者在别国(如伊拉克和阿富汗)发动战争破坏和平”。科尔斯塔说:“诺委会对中国所知甚少。诺委会企图在全球推行西方价值。西方有些人认为这个制度是世界上最好的,必须输送到所有其他国家去:要么直接通过武力和战争(如伊拉克和阿富汗)、要么通过支持那些被认为代表这些价值和理念的人(如:刘晓波及安德烈·萨哈罗夫)。我认为,诺委会想要中国成为一个更像西方世界的国家。诺贝尔和平奖就被用于此目的”。挪威诺委会的标准,已完全偏离了诺贝尔遗嘱的要求。特别近20年来,它已成为遭受质疑最多的奖项,超级军事大国的首脑、国际争端的制造者、和分裂主义者,却频频被授予和平奖。
小结:介绍了诺贝尔奖的由来,及诺贝尔本人的优秀品德、诺贝尔评奖中的歧视和偏见,评奖对中国科学发展的启示。我国正处于民族复兴的关键时刻,在诺贝尔身上体现的科学精神--创业精神、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无私的献身精神,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承担重大责任的现代青年,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资料:
1)凌永乐、话诺贝尔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
2)Encyclopaedia of world greatest launeates Noble prize winner in literature
3)宋兆霖、诺贝尔文学奖全集、2006年
4)挪威 弗雷德里克赫尔梅尔,《诺贝尔和平奖:诺贝尔真正要什么》外文出版社,2011年
5) 杨建邺主编,诺贝尔奖获得者辞典,武汉出版社,2001.2.
6) 杨建邺,《傲慢与偏见、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误区》,2000年
7) 顾家山,《诺贝尔科学奖与科学精神》,中国科大出版社,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