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光伏产业的”寒冬”
发布时间:2012-05-10
钟伯强
进入21世纪,在全球气候变暖和常规能源供应短缺的背景下,太阳能发电受到投资方青睐。从2006年至今,在国家政策和市场需求的双重刺激下,我国已涌现出100多个产业基地,产能占据全球半壁江山。目前,我国有多家世界级光伏企业。在世界排名前10位的光伏企业中,我国有保利协鑫、茂迪、天合光能、无锡尚德等4家,世界排名分别在第2、5、7和8位。
然而,在欧债危机、美国“双反”调查的“外忧”与产能过剩、行业混乱的“内患”的多重打击下,曾经如火如荼的光伏产业陷入了“严冬”。 2011年11月,我国10家在美国上市的光伏企业发布的三季度财报显示:8家企业三季度亏损,两家赢利企业的利润也比2010年同期下降七成。半年来,在拥有全球60%组件产能的我国光伏行业中,有50家企业倒闭。目前,大部分厂商都处于咬牙苦撑的状况,国内光伏企业目前开工率不足30%,中小型企业基本停产,少数拥有完整产业链的大型企业也大都处于限产或半停产状态。2011年12月初,四大光伏巨头英利、尚德、天合、赛维陆续发布了第三季度财报,四家公司亏损2.9亿元.
产能过剩整合在所难免
2011年,全球光伏市场需求仅为20吉瓦(GW)左右,但是全球累计产能已达到40GW到50GW,其中我国光伏产能达30GW。供给远远超过需求,产能过剩成为引发这一轮光伏产业寒冬的重要原因。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整合已是大势所趋,不可避免。
遭遇欧债危机和美国“双反”的双重打击
欧债危机对我国光伏产品的出口影响最大,我国光伏产品主要出口欧洲.在2010年,欧盟光伏装机量占全球光伏行业新增装机量的80%,是光伏产品的主要市场。欧债危机导致产品需求量急剧下降,产品价格下跌,光伏组件价格跌幅超过50%。
2011年10月18日,美国SolarWorld联合另外6家光伏企业,就中国输美太阳能光伏电池(板)发起“反倾销、反补贴”案(以下简称“双反”)的申诉,要求美国联邦政府对中国太阳能电池征收超过100%的进口关税。对此,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和美国商务部已立案。更可怕的是‘双反’案引发的连锁效应——如果欧盟也提起诉讼,我国企业将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正视市场规律,改变“两头在外”的结构
我国光伏企业要尽快改变‘两头在外’的结构。 “两头在外”指原料和市场都依赖国外。在原料方面,尽管我国是硅原料出口大国,但多晶硅提纯的核心技术掌握在7个国外厂商手中,这些厂商垄断了全球多晶硅原料供应.在市场方面,2011年我国光伏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但我国光伏产品主要销往国外(90%市场依靠海外)——国内光伏发电安装量少。原料供应被国外生产商垄断,终端市场也在国外,我国光伏企业受制于人,抗风险能力差。欧美经济政策的变化和市场需求的变化,直接影响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
2011年,我国多晶硅经历了“火”与“冰”的洗礼。前三季度多晶硅供不应求,价格上涨至最高每吨75万元以上。但到第四季度,受世界金融危机特别是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终端市场失去了资金的支持,海外需求萎缩,加之国内光伏产能建设过度,光伏产品大量积压。自去年9月份开始,多晶硅原料价格大幅下跌,最低跌至每吨20万元,再加上国内电价上涨等问题中国半数以上企业停产或减产。
我国多晶硅的主流生产工艺是改良西门子工艺,也有几家用硅烷法,但产量很少。改良西门子法的核心技术有四个环节:原料的制备和提纯、还原、氢化、尾气干法回收及副产物的回收利用。
目前在光伏发电中有晶体硅,薄膜和高倍聚光等技术.其中高倍聚光技术,以其高效率和高的阳光利用率,使得聚光电站的价格在建立大型太阳能光伏电站时具有竞争力.晶硅光伏电站也有许多采用了单(双)向跟踪方式来增加阳光利用率,只要控制好跟踪的成本,这样的电站也具有短期内平价上网的可能。
一般我们将光伏系统分为如下七种类型:小型太阳能供电系统(Small DC),简单直流系统(Simple DC),大型太阳能供电系统(Large DC),交流、直流供电系统(AC/DC);并网系统(Utility Grid Connect),混合供电系统(Hybrid),并网混合系统。就每种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特点进行说明。
面对困境,国内光伏企业如何度过难关?
在国内已拥有庞大太阳能产业链且光伏组件出口受阻的背景下,通过在国内以及欧美以外的地方建设光伏电站、进行技术改造降低生产成本等方式成为国内企业解决产能过剩、应对当前情形的主要途径。
对目前外需疲软的光伏企业而言,国内相关扶持政策无疑是雪中送炭。如国家发改委于2011年8月1日发布了1.15元/度的上网电价政策。这项政策将从整体上理顺太阳能发展的价格体系.此外《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太阳能发电“十二五”规划》等即将颁布实施等,这对光伏行业大有裨益。
截至2011年11月,国内累计光伏发电装机量仅约1.5GW,按照规划,2012年至2015年期间,国内年平均光伏装机量将超过3.5GW。2012年新增装机量有望接近3GW,较2011年增长约300%。中国市场的大规模启动将是国内光伏企业走出困境的重要依托,现在是个重要契机。
积极培育多样化的光伏市场,利用政策引导国内光伏市场健康快速启动。落实完善“上网电价”实施细则,实施“金太阳工程”等扶持措施。坚持并网发电与离网应用相结合,以“下乡、富民、支边、治荒”为目标,支持与建筑相结合的光伏发电系统、小型光伏系统、离网光伏系统等应用,开发多样化的消费光伏产品。
然而,在欧债危机、美国“双反”调查的“外忧”与产能过剩、行业混乱的“内患”的多重打击下,曾经如火如荼的光伏产业陷入了“严冬”。 2011年11月,我国10家在美国上市的光伏企业发布的三季度财报显示:8家企业三季度亏损,两家赢利企业的利润也比2010年同期下降七成。半年来,在拥有全球60%组件产能的我国光伏行业中,有50家企业倒闭。目前,大部分厂商都处于咬牙苦撑的状况,国内光伏企业目前开工率不足30%,中小型企业基本停产,少数拥有完整产业链的大型企业也大都处于限产或半停产状态。2011年12月初,四大光伏巨头英利、尚德、天合、赛维陆续发布了第三季度财报,四家公司亏损2.9亿元.
产能过剩整合在所难免
2011年,全球光伏市场需求仅为20吉瓦(GW)左右,但是全球累计产能已达到40GW到50GW,其中我国光伏产能达30GW。供给远远超过需求,产能过剩成为引发这一轮光伏产业寒冬的重要原因。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整合已是大势所趋,不可避免。
遭遇欧债危机和美国“双反”的双重打击
欧债危机对我国光伏产品的出口影响最大,我国光伏产品主要出口欧洲.在2010年,欧盟光伏装机量占全球光伏行业新增装机量的80%,是光伏产品的主要市场。欧债危机导致产品需求量急剧下降,产品价格下跌,光伏组件价格跌幅超过50%。
2011年10月18日,美国SolarWorld联合另外6家光伏企业,就中国输美太阳能光伏电池(板)发起“反倾销、反补贴”案(以下简称“双反”)的申诉,要求美国联邦政府对中国太阳能电池征收超过100%的进口关税。对此,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和美国商务部已立案。更可怕的是‘双反’案引发的连锁效应——如果欧盟也提起诉讼,我国企业将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正视市场规律,改变“两头在外”的结构
我国光伏企业要尽快改变‘两头在外’的结构。 “两头在外”指原料和市场都依赖国外。在原料方面,尽管我国是硅原料出口大国,但多晶硅提纯的核心技术掌握在7个国外厂商手中,这些厂商垄断了全球多晶硅原料供应.在市场方面,2011年我国光伏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但我国光伏产品主要销往国外(90%市场依靠海外)——国内光伏发电安装量少。原料供应被国外生产商垄断,终端市场也在国外,我国光伏企业受制于人,抗风险能力差。欧美经济政策的变化和市场需求的变化,直接影响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
2011年,我国多晶硅经历了“火”与“冰”的洗礼。前三季度多晶硅供不应求,价格上涨至最高每吨75万元以上。但到第四季度,受世界金融危机特别是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终端市场失去了资金的支持,海外需求萎缩,加之国内光伏产能建设过度,光伏产品大量积压。自去年9月份开始,多晶硅原料价格大幅下跌,最低跌至每吨20万元,再加上国内电价上涨等问题中国半数以上企业停产或减产。
我国多晶硅的主流生产工艺是改良西门子工艺,也有几家用硅烷法,但产量很少。改良西门子法的核心技术有四个环节:原料的制备和提纯、还原、氢化、尾气干法回收及副产物的回收利用。
目前在光伏发电中有晶体硅,薄膜和高倍聚光等技术.其中高倍聚光技术,以其高效率和高的阳光利用率,使得聚光电站的价格在建立大型太阳能光伏电站时具有竞争力.晶硅光伏电站也有许多采用了单(双)向跟踪方式来增加阳光利用率,只要控制好跟踪的成本,这样的电站也具有短期内平价上网的可能。
一般我们将光伏系统分为如下七种类型:小型太阳能供电系统(Small DC),简单直流系统(Simple DC),大型太阳能供电系统(Large DC),交流、直流供电系统(AC/DC);并网系统(Utility Grid Connect),混合供电系统(Hybrid),并网混合系统。就每种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特点进行说明。
面对困境,国内光伏企业如何度过难关?
在国内已拥有庞大太阳能产业链且光伏组件出口受阻的背景下,通过在国内以及欧美以外的地方建设光伏电站、进行技术改造降低生产成本等方式成为国内企业解决产能过剩、应对当前情形的主要途径。
对目前外需疲软的光伏企业而言,国内相关扶持政策无疑是雪中送炭。如国家发改委于2011年8月1日发布了1.15元/度的上网电价政策。这项政策将从整体上理顺太阳能发展的价格体系.此外《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太阳能发电“十二五”规划》等即将颁布实施等,这对光伏行业大有裨益。
截至2011年11月,国内累计光伏发电装机量仅约1.5GW,按照规划,2012年至2015年期间,国内年平均光伏装机量将超过3.5GW。2012年新增装机量有望接近3GW,较2011年增长约300%。中国市场的大规模启动将是国内光伏企业走出困境的重要依托,现在是个重要契机。
积极培育多样化的光伏市场,利用政策引导国内光伏市场健康快速启动。落实完善“上网电价”实施细则,实施“金太阳工程”等扶持措施。坚持并网发电与离网应用相结合,以“下乡、富民、支边、治荒”为目标,支持与建筑相结合的光伏发电系统、小型光伏系统、离网光伏系统等应用,开发多样化的消费光伏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