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陶瓷鉴定浅介
罗昆安
我国古陶瓷源远流长,不仅种类繁多、风格各异,而且工艺精湛,文化、科技内涵丰富,因此,它有着极高价值。正因如此,一些不法者在盗掘、走私古陶瓷的同时,还大量仿制历代名瓷、烧制伪赝品。对此,如何准确地、无损伤地鉴别它们是仿制品、出土品、传世品,以维护国家和个人利益,打击不法行为,是十分重要和有意义的。
目前,古陶瓷鉴定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凭鉴定者对古陶瓷器物长期研究得出的经验来鉴定,就是俗称的“眼学鉴定”。另一种是最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应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对器物进行“科学鉴定”。“眼学鉴定”凭的是经验,是采用排比类推法、标型学、考证学等方法找出样品与标准器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由此来推论出样品的真赝。古陶瓷科学鉴定方法,主要是运用高科技手段对陶瓷胎、釉成分、烧成温度、烧制时间、显微结构等方面进行测定、分析,再和标准数据库中的数据比较以确定样品的真伪,下面作一简单介绍。
一、古陶瓷的眼学鉴定
各个时期陶瓷器都有不同的特征,无论在造型、花纹、胎釉、款识以及制作工艺方面都存在一个由早到晚的演变过程,这是鉴别古陶瓷的基础。鉴别时可以从器形、器质、纹饰、款识、底足等五个方面进行识别。
一看器形,陶瓷鉴定,造型是一个重要依据,它有明显的时代性,直接反映出不同社会时期人们的审美观。
二看器质,不同年代的瓷器在胎、釉上有所不同。一般来说,从胎质、釉质、釉色可以看出其年代和窑口。陶瓷是火和泥的艺术,随着烧制技术的不断进步,胎骨的质量越往后期,质地越细腻,上釉的工艺方法也越多,这使得每个时期烧制的陶瓷在胎和釉彩方面都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三看纹饰,瓷器上的纹饰有着明显的民族性和时代性。中国古代陶瓷纹饰繁多,但按类别可分为人物、动物、植物和装饰四大类。纹饰是当时社会文化的反映,这就需要鉴定者对我国各个时代的历史文化背景有所了解。
四看款识,款识也叫年款。在一些瓷器的器皿底中央、器皿中部或口缘等部位,书写着某某皇帝的年号等,有“官窑”款、“民窑”款之分,这些款识表示某个朝代生产的器物。款识的识别,是古陶瓷鉴定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以鉴定出一个古瓷器的年代及价值的高低。
五看底足,因各时期的烧制工艺不同,在烧制时支撑的方式方法也不同,这使得陶瓷器皿的底足部位有着明显的差异。底足因为有支撑物造成的痕迹,即造成的凹凸点形态不同,这些都是鉴别瓷器时代的重要特征。
要把握上述五个方面,所要涉及的知识内容是方方面面的。但最为重要的是实践,特别是时下一些“高仿”古瓷的出现,几乎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这就需要多看,看书、看实物、看真品也看仿品。通过到博物馆、文物商店,逛古玩市场,多摸多看多学。因为眼鉴是一种相对鉴定法,目前尚无统一明确的鉴定标准,有时鉴定的结果,往往因鉴定者个人的眼光不同而互不相同。
二、古陶瓷的科技鉴定
目前采用的科学鉴定方法主要有热释光断代、元素成分分析断代等。其原理是对陶瓷胎、釉成分、烧成温度、烧制时间、显微结构等方面进行测定分析。这些方法的使用,是需要齐全的标本数据库及一整套先进设备支持的,所以,此项工作目前多集中于科研院校和大型博物馆。
热释光测年法:热释光方式是一种科学鉴定手段:一件古陶瓷在它被烧成之日起,便不断地吸收和累积外界的辐射能量,这个能量和烧成后的时间长短有关。“热释光”方法就是通过测量这件古陶瓷内累积的辐射能,从而确定烧成时间的长短,达到断代的目的(如同数树木的年轮就能判定树木的年龄一样)。由于该器件的时间信息完全储存在它本身中,因此只需在该器件上取样检测即可断代,所以这是一种绝对断代方法,目前国际上主要采用这种方式来对古陶瓷进行检测断代。但是热释光也有它的缺陷,简单地说就是由于每个窑口的瓷器所含具体成分不同,它们吸收外来射线的“能力”也不相同,因此需要个别对待。又由于热释光只能确定陶瓷的“年纪”而不能确定该件陶瓷的“家庭出身”,其鉴定结果不能给出样品所属“窑口”。同时在热释光检测时需要在器物上钻小孔取样,对样品多少会造成一些损坏。
成分分析法:目前主要采用同步辐射X荧光分析;粒子诱发X射线荧光分析(PIXE,是粒子束分析的一个重要分支);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等定量分析方法。其基本原理是:用产生的X射线(一次X射线)来激发被测样品,此时受激发的样品中的每一种元素会放射出二次X射线(X射线荧光),并且不同的元素所放射出的二次X射线各自具有特定的能量特性或波长特性。探测系统测量这些放射出来的二次X射线的信息,然后,仪器软件将探测系统所收集到的信息转换成样品中各种元素的种类及含量。比较样品所含元素成分是否与标准器所含成分一致,以此来判定样品是否为真品(它的检测原理和DNA检测类似),这种方法已经可以做到对于样品的无损检测。在此类检测中,问题的关键是在于标准器的收集确定以及数据库的建立。因为我国的古陶瓷窑口实在太多,仅以浙江龙泉窑系为例,属于龙泉窑系的窑口就有三百多处,每个窑口有的延续了几百年,有的延续了上千年,所用的瓷土、釉子配方都不相同。如何才能将这些标准器收集齐全,本身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在没有获得完整的、系列化的权威标准数据之前,需鉴定器物的取样数据就没有参照物来进行比对。通俗地说就象“亲子鉴定”一样,儿子的血液有了,如找不到爸爸的血液就无法进行。
三、传统鉴定与科技鉴定结合的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以往专家们分歧较大。部分科技界的专家学者认为,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标本数据库的不断丰富、完善,科技鉴定方法必将居于主导地位,是鉴定结论的最终给出者。而传统鉴定方法,将逐步成为科技鉴定体系中的一个基础步骤,一项前期工作。对此,部分文博界的专家则认为,科技鉴定方法不可能独立于传统鉴定方法之外,只能是科学鉴定体系中的一个辅助手段,一种补充。
近年来,中国古陶瓷学界曾经多次讨论古陶瓷鉴定应该如何发展,往哪个方向发展,如何建立统一的、标准化的鉴定权威。目前较为统一的意见是要走传统“眼学鉴定”与现代科学鉴定相结合的道路。由现代科技断年代、专家做鉴赏并判定陶瓷所包含的其他信息和价值。因为古陶瓷鉴定包含了相当多的学问,鉴定专家不但要对陶瓷器物本身的情况有深刻的认识,还要懂得如何正确解读器物所包含的其它文化、历史、工艺、社会学信息,这样才能全面地衡量一件古陶瓷的所有价值。直到现在,好像还没有专门的大专院校开设正式的古陶瓷鉴定专业课程,由此造成了古陶瓷鉴定人材的短缺,也造成了鉴定依据的“非标准化”。 所以,目前的重要问题是要加快人材的培养,既包括科技检测人员的培养又包括陶瓷鉴定专家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