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师法自然的现代追求

发布时间:2011-05-11

——世博会“低碳”生活的启示

刘海涛

一低碳世博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正在举行中。

历史上每一届世博会,都会给人类带来生活方式和观念的重大转变。本届上海世博会也不例外。本届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世博会历史上第一次以城市为主题,这一主题在顺应了世界城市化潮流的同时,也引出另一个核心理念——“低碳”生活。

人们对于低碳的认识更多缘于哥本哈根气象大会,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只是一个概念,或者只是一种传说。不过走进上海世博园,我们就会发现低碳生活无所不在。漫步世博园,处处充满了“低碳”,让人们切实感受到低碳生活并不遥远:

在众多场馆中,中国国家馆以“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构思主题,表达出了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成为本届世博会的一大亮点。而国家馆内第三展区“低碳行动”展,聚集以低碳为核心元素的中国未来城市发展,展示中国人如何通过“师法自然的现代追求”来应对未来的城市化挑战,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中国式的答案”而成为中国国家馆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除了中国国家馆以外,整个园区建设始终贯穿绿色、低碳理念,园区内诞生的200多栋时尚的绿色建筑,集中展示各国的屋顶、墙体、室内立体绿化的新技术的同时,也体现了新能源应用、节能减排的低碳生态新理念。

超过1000辆的新能源汽车,在上海世博园示范运行,其中约300辆车为超级电容车、纯电动车,200辆为燃料电池车,在园区内服务,实现零碳排放;许多低耗环保的新型材料也一一亮相,会“呼吸”的墙壁、地板随处可见;上海世博园还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园区;世博园内采用环保无污染的饮水系统,直接可以饮用,减少了大量垃圾的排放;世博会的生活用纸也采用了环保纸;而分布在园区内30多座的环保公厕,部分用水将由世博轴阳光谷收集的雨水提供。

当游客们在世博园区走累了,随处可见的长椅给大家提供了休息的场所。可别小看了这些长椅,它们都是在2009年6月至2010年1月之间,通过一项名为“绿色世博‘椅’我为荣”的饮料纸包装社区回收大行动中,上海市民们从垃圾桶里“抢”回来的113吨饮料盒制成,因为这些利乐包装盒都是能回收利用的,而如果随手丢弃,它们就变成了白色垃圾。世博园区的长椅,则让人们直观的感受到了垃圾分类再利用的成果,并受到鼓舞。

此外,为鼓励绿色出行,上海世博会还首次向公众发行“低碳交通卡”。每张卡售价40元,其中20元用于认购1吨二氧化碳指标,以抵消购卡人的出行碳排放。购卡人登录相关网站输入卡号,就能查询到卡上1吨二氧化碳指标所对应的信息,这样就能清楚地了解到自己为低碳世博奉献的爱心传递到了哪里。

除了园区内的各种公共设施外,各个场馆也无不含有“低碳”的元素:

位于E片区的伦敦案例馆也是“低碳”生活的一个亮点。伦敦零碳馆案例原型取自世界上第一个零二氧化碳排放的社区贝丁顿(BedZED)零碳社区,它的建成为可持续建筑创造了新的标准。伦敦案例馆以贝丁顿零碳社区为原型,结合上海的气候特征,通过节能设施减少对能源的需求,并采用可再生能源实现建的二氧化碳零排放。零碳样板房内的家具、门窗、电器、内饰等都采用最环保的产品,6位著名的室内设计师设计出未来、田园等6种室内风格,让访客体验6种不同的零碳生活方式。世博会期间,零碳馆还开展了一系列以节能减排为主题的公益活动,包括零碳服装节、零碳艺术节、零碳文化节等,从各个角度展示人类对抗气候变化的方法和成就。

“万科馆”由麦秸秆板搭建而成,酷似“麦垛”。展馆通过热压和风压两种自然通风的模式,尽可能最大化自然通风,减少空调使用的时间,降低展馆在运营过程中的能耗。这是上海世博会首个启动自愿减排行动的展馆。

世界气象馆,建筑设计充分融入了节能减排理念,采用的材料可全部回收再利用。外层膜结构和雾状喷泉设计可以起到降温、节能、环保的作用,堪称“会呼吸的皮肤”。

自行车在丹麦是一种普遍使用的交通工具,为了提倡环保的出行理念,丹麦馆为参观者准备三四百辆丹麦的自行车,参观者可以看到一座双螺旋形的建筑,其人行道和车行道,从地面盘旋两次到达12米的高度,又盘旋而下回到地面。

除了在建筑设计上体现低碳理念外,关乎人们吃、穿、行等生活方面的低碳、绿色、环保理念也得到充分的体现。比如,德国馆的工作人员身上所穿的制服采用了一种生态循环纤维,这种特殊的涤纶纤维,可以循环回收使用。

······

二低碳中国

低碳(low carbon),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二氧化碳排放量越来越大,地球臭氧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即使人类曾经引以为豪的高速增长或膨胀的GDP也因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而大打折扣。因此,各国呼唤起“绿色GDP”的发展模式和统计方式。

而目前,我国的碳排放量位居是世界第一。因此,我国也和世界上其他负责任的国家一样,开展了一系列的低碳行动:

2006年底,科技部、中国气象局、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等六部委联合发布了我国第一部《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

2007年9月8日,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五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澳大利亚悉尼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当天举行的第一阶段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四项建议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其中提出:应该加强研发和推广节能技术、环保技术、低碳能源技术,并建议建立“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网络”,共同促进亚太地区森林恢复和增长,增加碳汇,减缓气候变化。胡锦涛指出:中国将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重要理念,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中国将把可持续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中的先导性、基础性作用,开展全民气候变化宣传教育,继续推动并参与国际合作。

2008年1月,国家发改委和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共同选定了上海和保定作为低碳城市发展项目试点,由国家发改委、建设部、科技部、环保总局、商务部等专家组成的项目技术顾问组也正式亮相。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表示,低碳发展是中国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必然选择,也会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行动之一。

在2010年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中“低碳”成为大家讨论的热点。3月12日,2010两会代表、委员“论低碳之路”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教授贺强表示,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既可以大量的节约资源,还可以保护环境,才是全世界经济发展可走的长久之路,同时也是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必由之路。

正是我们如此重视绿色,重视“低碳”,才有了文章开始时2010上海世博会上“低碳”生活的美妙绝伦的演绎。

三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阳光经济”、“风能经济”、“氢能经济”、“生物质能经济”。它的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操作性诠释,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综合创新与实践,完全符合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发展思路,是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不可逆转的划时代潮流,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球性革命。

著名低碳经济学家、原国家环保局副局长张坤民教授认为低碳经济是目前最可行的可量化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从世界范围看,预计到2030年太阳能发电也只达到世界电力供应的10%,而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储量将分别在今后40、60和100年左右耗尽。因此,在“碳素燃料文明时代”向“太阳能文明时代”(风能、生物质能都是太阳能的转换形态)过渡的未来几十年里,“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重要含义之一,就是节约化石能源的消耗,为新能源的普及利用提供时间保障。特别从中国能源结构看,低碳意味节能,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低碳潮低碳经济几乎涵盖了所有的产业的领域。著名学者林辉称之为“第五次全球产业浪潮”,并首次把低碳内涵延展为:低碳社会、低碳经济、低碳生产、低碳消费、低碳生活、低碳城市、低碳社区、低碳家庭、低碳旅游、低碳文化、低碳哲学、低碳艺术、低碳音乐、低碳人生、低碳生存主义、低碳生活方式。

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强烈。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不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同时,温室气体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备受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进一步加强节能低碳工作,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是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

四低碳生活

人们要实现宏大的节能降耗战略,或许要取决于很多细微之处。人们应看到,这“细微之处”不只是制造业、建筑业中许多节能技术改进的细节,也包括日常生活习惯中许多节能细节。对于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来说,每个人生活习惯中浪费能源和碳排放的数量看似微小,一旦以众多人口乘数计算,就是巨大的数量。

每个公民都有责任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开展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创意活动和普及工作,使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做出新贡献”的科学发展决策,变为全民的实际行动。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的“世界公民”责任担当,也是中国可持续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难得机遇。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从细微小事做起:

在家里,将普通灯泡换成节能灯;尽量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公交车出行;随手关闭电灯开关、拔下电器插头;少用纸巾,重拾手帕;不坐电梯爬楼梯,省下大家的电,换自己的健康;尽量少使用一次性牙刷、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水杯;夏天用空调时,不要长时间开着,用了几个小时后,就关掉,再开电风扇······

在工作中,多用电子邮件、MSN 、QQ等即时通讯工具,少用打印机和传真机;打印时,每张纸都双面打印,相当于保留下半片原本将被砍掉的森林;短时间不用电脑时,启用"睡眠"模式,能耗可下降到50%以下,关掉不用的程序和音箱、打印机等外围设备,少让硬盘、软盘、光盘同时工作,适当降低显示器的亮度,这样既省电也维护你的电脑;办公室内种植一些净化空气的植物,如吊兰、非洲菊、无花观赏桦等,主要可吸收甲醛,也能分解复印机、打印机排放出的苯,并能咽下尼古丁;收到一些发来的广告宣传单,大多数人对这些垃圾广告的处理方式就是将它们丢进垃圾桶,这样每天都有那么多木材制成的纸张白白地被当成垃圾一样扔掉,着实让人心疼,我们无法让商家少发广告宣传单,就应充分地利用这些宣传单,例如我们可以用它们做成小的装饰品,既环保又不失时尚,从而真正地做到废物利用······

······

“低碳”,体现在世博,流行在中国,发展在经济,细节在生活。

保护地球,刻不容缓!

低碳生活,天人互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