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思维,高效创新

发布时间:2010-05-12

王娇

创造的过程是可以学会的;创造的过程是可以被发现,并为那些想解决创造性问题的人所掌握;存在创新的“算法”。

创造力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中华民族的创造力推动着中国穿越了悠悠五千年的历史长河。新中国的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科技创新也开始受到社会各个阶层广泛重视。凭借中国人的智慧,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等为标志的重大科技成就。科技就是第一生产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都极大的推动着科技工作者在各自的领域开展科技创新工作热情。国务院于2006年提出的《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 - 2020年)》旨在努力转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发明”!

但目前我国的技术依靠度依然很高。据统计,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工业发达国家技术依存度平均为10%,即100件关键技术中,10件依靠进口。2004年美国的技术依靠度为7%,而我国远在50%以上。自主创新能力的薄弱已经严重束缚了中国经济的成长,我国计划到2020年将我国的技术依靠度从目前的50%降低至30%以下。但是要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样的数字并不容乐观。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迫在眉睫。基础研究根基不牢的同时,不断缩小与国外先进科技水平存在的巨大差异,使中国科技的发展举步维艰。如何正确缩短创新周期提高创新效率至关重要。

大发明家爱迪生通过超过一千次实验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电灯泡的故事使其成为勤奋智慧的楷模。但曾与爱迪生一起工作的著名物理学家、发明家尼古拉·特斯拉(Nicola Tesla)评价道:

如果爱迪生要在干草垛里寻找一根针,他不会浪费任何时间去判断针可能在什么位置。他会立刻像蜜蜂一样,辛勤的检查每一根稻草,直到找到那根针。他的方法效率很低。……哪怕只用一点点理论知识和少量计算,就能节省至少30%的时间。……

我们听到一个不同的声音不断的提醒着我们,创新不是在黑暗中忙乱的寻找目标,而是需要正确的方法和思想。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要从“劳动密集型创新”的科学研究中脱离出来,转变思维模式,提高创新效率。

1946年,20岁的前苏联科学家根里奇·阿奇舒勒(Genrich Altshuller)提出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他认为发明创造是有章可循的,可以找到一种方法让每个人更具创新性。该理论指出任何领域的产品改进、技术的变革与创新和生物系统一样,都存在产生、生长、成熟、衰老、灭亡的过程,是有规律可循的。人们如果掌握了这些规律,可以能动地进行产品设计并能预测产品的未来发展趋势。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通过分析人类已有技术创新成果——高水平发明专利,总结出技术系统发展进化的客观规律,并形成了指导人们进行发明创新、解决工程问题的系统化的方法学体系。

TRIZ属于前苏联的国家机密,在军事、工业、航空航天等领域均发挥了巨大作用,使美国冷战时期各方面的严密封锁都未能挡住前苏联重工业发展的脚步,成为创新的“点金术”,让西方发达国家一直望尘莫及。伴随着前苏联的解体,该理论传入欧美,于20世纪末进入中国。如今TRIZ正在许多现代企业创新和科技创新领域发挥巨大的作用,TRIZ可以轻易解决那些“看似不可能解决的问题”并形成专利,提升竞争力,从“跟随者”快速成长为行业的技术“领跑者”,让创新就像做算术题一样轻松简单。

《老子》中有一句广为人知的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那么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创新”一下,更进一步——“受人之鱼,不如习人之渔”。为把中国建设为创新型国家,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TRIZ理论就是其中之一。

要转变思维,高效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