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世博的中国模式
宋树丰
上世纪90年代初,上海经济发展成功跨越黄浦江,以浦东开发开放为契机,实现体制转型和经济起飞。由于那次跨越,使上海站到了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前沿,为世人所瞩目。 现在,借世博会东风,上海又开始实施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此举被视为继浦东开发后的又一项世纪工程——用好浦东的“集聚效应”,实现浦东浦西联动发展。2010年将是一个极为关键的年份,上海面临一个建成世界级城市的历史机遇期,而中国经济又有了一台新的“引擎”,世界也有了一个新的期待。上海滩,正在演绎新传奇。打造一届有中国特色的科技世博,是中国对世界的承诺。
早在2005年2月,科技部和上海市政府联合国务院9个部门和单位,就共同组建了“世博科技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开始实施“世博科技行动计划”。在该计划的指引下,上海世博会实现了三大目标——5.28平方公里的世博园区实现低碳排放,其中,园区内公共交通工具实现“零排放”;实现世博园区的生态和谐与资源综合利用,包括园区内雨污水收集处理率达到100%,工程废弃物和垃圾回收利用率达100%;通过构建全方位、无障碍、一体化的综合安保信息平台,形成科学预测、有效防控与高效应急的公共安全技术体系和食品安全保障技术体系,实现世博园区运行管理的便捷有序、安全高效。
“沪上·生态家”项目剑指未来生态建筑雏形。这栋地下一层、地上四层、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的建筑,旨在探索在夏热冬冷地区城市高密度住宅的生态节能技术,运用了三成的前瞻技术以及七成的成熟技术进行建设,建筑综合节能达到60%。“沪上·生态家”强调生态技术和建筑一体化设计,突出了自然通风强化技术、夏热冬冷气候适应性围护结构、天然采光和室内半导体照明、燃料电池家庭能源中心、固废再生轻质内隔墙、生活垃圾资源化、智能集成管理和家庭远程医疗、家用机器人服务系统等多个技术亮点。
世博会举办期间,世博园区内汽车尾气将实现“零排放”,一千辆新能源汽车将承担世博园区内的交通任务。同时,世博会的照明将全面废弃旧式灯泡,取而代之的是半导体照明(LED),在不减少亮度的基础上可节省能源百分之九十。世博园区的太阳能发电总功率预计可达十兆瓦,这将是如今上海全市太阳能发电功率的五倍以上。在半导体照明的神奇光影中,长约一公里的世博轴有如天空中翻滚的白云降落人间,又像荷花在荷叶和水波的映衬下袅袅开放;可容纳1.8万名观众的演艺中心,白天如“时空飞梭”,似“艺海贝壳”;夜晚则梦幻迷离,恍如“浮游都市”。
“低碳城市”的理念贯穿世博园区建筑的方方面面。中国馆的外表面将大量采用太阳能电池,这将使中国馆实现照明用电全部自给。屋顶“中国馆园”将运用生态农业等技术隔热,而层叠出挑的造型结构,实现了上层对下层的自然遮阳。国家馆所有的窗户都使用低耗能的双层玻璃,比传统模式节能百分之二十五以上。作为世博园区最大的景观轴线,世博轴大胆尝试“阳光谷”的设计,六个巨型圆锥状“阳光谷”分布在世博轴内,帮助阳光自然倾斜入地下,节省了照明带来的能源消耗。据统计,“世博科技行动计划”启动三年来,围绕建设、能源、环境等六大领域,共设立科技攻关项目一百二十件,投入总经费五点四四亿元人民币。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而科技将让世博更精彩。英国世博会上的水晶宫令人眩目,巴黎世博会诞生的埃菲尔铁塔成为永恒,爱知世博会上机器人乐队的音乐令人类对未来浮想联翩……上海世博会又将为人类留下怎样的经典之作,人们正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