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玻璃和人──从银筷子的“验毒”作用说起

发布时间:2010-05-10

系列科普之(二十)       

(马英仁)

中国人吃饭习惯用筷子。当然,筷子的材质可以各种各样。民间大多数采用价廉物美的竹筷,普通饭店里采用一次性木筷子,也有的采用塑料筷子。较好的筷子有久负盛名的杭州天竹筷,川藏地区用牦牛骨做成牛骨筷,还有作为上品的有价值不菲的象牙筷,而古代有权势和地位的人多半是用银筷。这银筷是我国传统的餐具之一。鉴于银元素对某些物质具有特殊的敏感性,会产生一定的化学反应。近百年来,银筷能“验毒”的看法流传至今。在古代皇宫深院,供帝王将相吃的菜肴必须确保无毒才能进贡。为了鉴别食物是否有毒,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让别人先试吃,食后无中毒征兆,就放心大胆进贡;另一种是用检测物检测,古时银筷就充当了检测器的作用:如果食物中有毒物,例如砒霜、山奈之类,银筷马上会出现黑色斑纹,表明此食物有毒。

那么,银筷作为有毒食物的检测器,可靠不可靠呢?

在我国民间,银器能验毒的说法广为流传。早在宋代,著名法医学家宋慈在他所著《洗冤集年》中就有用银针验尸的记载:用银针插入尸口或肛门,以纸密封,良久取出,如中毒,则银针变为暗黑色,如无毒,其色鲜白。在当时的法医检验中,这被认为是“标准”。时至今日,还有人用银筷子或银器来验毒的传统观念。

现代科学实践证明,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至少可说是片面的。当银针进入尸体的口腔或肛门,会出现变黑现象,这是因为尸体肠胃中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当它腐败变质后会产生臭鸡蛋似的有毒气体—硫化氢,银针或银筷碰到这种气体时就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黑色的硫化银沉淀物,从而使银针或银器变黑。如果尸体肠胃里的硫化氢气体极少,就不致发生黑化反应,这对中毒死亡的动物体也是如此,而且,即使银器与有毒物质例如有机磷农药等物质接触,也不会发生黑化反应。因此,银针不能准确鉴别毒物,更不能用来作为验毒的标准工具。由此可见,银器验毒只能反映出一定的化学性能,以告诫人们的注意。如果全仗银器那就错了,即其“逆定理”是否定的。我们应当辩证地看问题,因为能使银器发黑的东西很多,难道这类食物都是有毒的?显然不对,银器遇到有些食物诸如咸菜、臭乳腐、皮蛋等食物也会发黑。换言之,能使银器发黑的东西不少。不仅如此,倘若银器中的银含量不同,其发黑的程度也不同:银含量越高,发黑程度也越深。

银是周期系第I类副族元素,银白色金属。比重10.5、熔点960.5℃,富延展性,其导电、导热性能都十分优良。它的化学性质稳定,对水和大气中的氧都不起作用,易溶于稀硝酸、热的浓硫酸和盐酸。自然界中最重要的银矿是辉银矿,其次是角银矿,也有自然银。早期的制法可以由银矿石与食盐和水共热,再与汞结合为银汞齐,蒸去汞而得银。

银与金一样,不能以游离态元素直接引入玻璃体中,必须是它的可溶性化合物。银是以硝酸银作为原料引入的,它和金同样靠加热显色,生成银胶体,根据浓度和热处理条件的不同,可呈现出从黄色到褐色的色调。

如果把0.01%左右的银和氧化铈并用,可制成感光玻璃和光敏微晶玻璃;如把0.1%左右的银和卤素并用,可制成光(致变)色玻璃。通常,光色玻璃是一种铝硼硅酸盐玻璃,卤化银在其中起了决定性作用,以熔制普通玻璃的方法在1400~1500℃下熔化,但因银或卤素在熔化过程中的逸散,必须加入过量才行。冷却时一般在玻璃的转变温度和软化温度之间,即在500~600℃下再加热,使卤化银粒子析出而成光色玻璃。为使再加热时生成微粒子,银或卤素离子的扩散是必要的。这种玻璃的变色原理是:当太阳光照射时,由于光化学作用,吸收能量后,玻璃体内的卤化银胶态颗粒就分解成银原子和卤素原子,然而,玻璃是无空隙的密闭体,当银原子积聚到一定程度时体积明显增大,阻挡光线的透过,看起来透光量明显减少、颜色变深,这就是由亮到暗的变色。反之,到了暗处,即光线停止照射后,银原子与卤素原子又会定量地结合,恢复到原来的卤化银状态,这就是由暗到亮的变色,如此周而复始的循环,永不疲劳。利用这个变色原理,制成了光色玻璃眼镜。人们带上这种眼镜特别是在夏天,既凉爽舒适,又美观大方。

在玻璃行业中,保温瓶胆的制造少不了银。瓶胆之所以能保温,全仗银的功劳,通过一道至关重要的工序—银镜反应,它是把硝酸银和氢氧化铵配置成溶液,灌入保温瓶内胆夹层中,在碱液的作用下,硝酸银被还原成金属银而沉积在胆壁上,通过热量的不断反射而达到保温的目的。此外,银还可制合金、焊药、银箔、银盐、化学仪器等,还有,可用于制银币等方面:这,反映在我国古典小说中,谈到“钱”总是说成“银子”。

在日常生活中,银碗、银戒指、银镯子、银链子等高雅华贵的银器和饰品,给人们带来丰富多彩的生活和无穷的乐趣,增添了闪烁的银光。不过,银器作为首饰、餐具和其它饰品,古今中外早已有之,不足为奇。然而,银器可以用来杀菌消毒、防病健身,也许不为众人所知,这个特性极有价值。例如,当我们去野外工作或旅游时,有时因缺水,口舌干燥,咋办?这时你也许忍渴难耐,不管清洁与否,喝上几口河水。殊不知,病从口入,导致腹泻。如你身边带有银器,不妨在水中搅动数次,然后喝水解渴,就比较保险。又如,不慎擦伤皮肤,一时又找不到药物,可以先把银器揩干净,随后紧挨在伤口皮肤表面,有可能达到杀菌消毒、防止细菌感染的目的。

用银器装食品,少数民族如蒙古牧民用银碗存放奶,可使奶在较长时间里不会变酸变质,这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实践表明,银离子是一种极强的杀菌剂,如每升水中含有5000万分之一毫克的银离子,便能使水中大部分细菌杀死,原因是:银离子被细菌表面吸附后,逐渐进入细菌体内,使它的催化剂酶系统封闭、失去活性,导致细菌失去新陈代谢能力而死亡。当用银器存放食品时,便有少量银离子进入食物中,这样,也就起到杀菌、防止食物腐败变质的作用。同样,古罗马人在很早的时候,就用银质的盛器来保持饮料和食品的新鲜。

如今,美国宇航局把银质滤水器用在航天飞机的供水系统上。现在银处理水质的工艺技术,正逐步深入到日常生活中去。例如,有些高级净水器的内胆,就镀有一层一定厚度的白银。因此,我们只有正确认识银器的作用,才能正确使用它,发挥它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