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工会新闻
硅酸盐所工会组织“庆祝建党100周年”主题“建筑阅读”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武康路人文行走
进一步落实群团改革工作要求,组织职工系统学习工会理论知识和各项业务知识,丰富知识储备,建功新时代,硅酸盐所工会在前期“智慧城市 上海智慧”品读会的基础上,在10月19日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主题“建筑阅读”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武康路人文行走。活动邀请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副教授、上海市建筑学会会员、上海市“建筑阅读”文化志愿者、上海市建筑可阅读宣传大使周培元做行进教学。硅酸盐所工会干部一行三十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在周培元的带领下,大家从武康大楼为起点出饭,沿着武康路,一路欣赏了意大利驻沪领事馆、黄兴旧居(世界社)、巴金故居、颜福庆旧居、谭垣旧居和丁香花园等不同建筑风格的房屋,在老师的娓娓道来中,了解武康路上的人文故事。武康路被誉为“浓缩了上海近代百年历史”的“名人路”,是反映上海历史文化结点的典型的一个道路,上海三条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之一。行走其中,充分感受了城市发展进程中的历史和文化。
活动让每一位参加其中的工会干部都感觉非常有收获。
附国家重点实验室魏晨阳撰写活动体会《武康路步行记》
武康路步行记
魏晨阳
初秋的上海,偶遇不冷不热的多云天气,真是完美得刚好。我们一行人,踏上了这次武康路步行之旅。武康路位于市中心的徐汇区,大体上是一条南北走向的马路,素有“一条武康路,半部上海近代史”之称。道路两旁是上海近代最有名的西式高级住宅区,名人汇聚,建筑风格极具欧陆风情。随着现代网络传播的兴起,更是各色文艺青年打卡的必经之地。这里承载着老上海人儿时的记忆,也是新上海人融入海派文化的窗口。
一顶牧马人式的圆帽,一脸文艺范的络腮胡须,言谈幽默的解说员,是上海首批“建筑可阅读”宣传大使、上海城建职业学院的周培元副教授。在他的引领下,我们似乎穿越时空轮回,瞬间就沉浸到了纸醉金迷的上世纪二三十时代。彼时的上海一片繁华景象,匆匆脚步踏过车水马龙的十里洋场,眼前这些静谧的建筑,正是当时歌舞狂欢的亲历者。
步行到路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武康大楼,为著名建筑设计师邬达克早期作品,是上海最早的外廊式公寓建筑。这是一座地标级的大楼,庄严厚重,从一侧看如同一艘扬帆启航的巨轮,轮船式的三角形建筑,散发着浓浓的法式文艺复兴风。从“I.S.S公寓”、“东美特公寓“、“诺曼底公寓”,一直到现在的“武康大楼”,百年来几经易名。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电影《风云儿女》的女主角王人美曾旅居于此,人民音乐家聂耳为这部电影创作了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创作过程中,王人美在这座大楼里弹奏这首慷慨激昂的曲子,解说员认真地说:“武康大楼是国歌最早响起的地方。”我们顿时对这里肃然起敬,这不只是一座红砖大楼,更是一座红色大楼,而我们此次步行,也成了一次红色之行。
一路走过多位名人故居,欣赏了多种叫得出名或叫不出名的建筑风格,听着解说员的讲解,我们来到了新晋网红热地、位于武康路129号的“蝴蝶结阳台”。眼前一座西班牙风格的砖木结构建筑,高大的悬铃木在鹅黄色的墙面洒下婆娑光影,半圆形的阳台把建筑映衬得如同童话中的城堡。今年五一期间,因为一位居住在里面的老奶奶在阳台上挂了一个粉色的大蝴蝶结而意外走红。历史与当代在此碰撞,却毫不违和,这就是上海的魅力。阴天的光线没能照亮建筑内部,在楼下看不清里面,留给我们无限想象,仿佛随时会从里面走出一位风情万种的女子,凭栏俯视,一袭修身旗袍,分明就是电影中的张曼玉、巩俐、汤唯。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滩,也有交际花们留下的一抹胭脂色。她们属于处处霓虹的夜上海,下午刚刚睡醒,是一天生活的开始。倘若被她们看到我们在楼下张望,一定慵懒地捏着几颗瓜籽,操着吴侬软语漫不经心地对着房间里说:“阿姐,今朝楼下哪能介多人来白相?”然而位卑未敢忘忧国,素有红色基因的上海,人人心里都有报国的一腔热血。你又怎知阳台上那袅袅娜娜的外表下,会不会是《潜伏》里的翠平、或是端坐在嘉兴红船船头的王会悟?
沿着武康路继续前行,途经湖南路路口时,密丹公寓闯入了我们的视线。这座装饰艺术派风格的公寓住宅建于1931年,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著名表演艺术家孙道临曾居住于此。解说员告诉我们:“这座楼又被称为大象楼。”然后他认真地为大家讲解楼的外形与大象的关系。我们按他的解说在大脑中努力将两者联系起来,产生共鸣者顿悟之下发出醍醐灌顶的“哦”声,不得其法者则由衷地佩服建筑师的想象力。大家更感叹的是与密丹公寓隔街对望的湖南别墅。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曾居住过多位领导人。这座闹中取静的深宅,如今院墙上竖起了一人多高的竹篱笆栅栏。它的一任主人是贺子珍老人。曾有身边人回忆,老人在岁月的嘈杂中,总是默默无语地坐在这阅尽风雨的院中。对于她来说,回忆里有最美好的时光。
向前没走几步就是巴金故居。这是巴金先生在上海最后的寓所,也是他在上海定居住得最长久的地方。在这里,巴老写成了《随想录》、《创作回忆录》、《往事与随想》、《长夜》等译作及小说。我们从小读着“鲁巴郭茅老曹”的作品长大,如今站在先生的故居前,透过窗户似乎还能看到一代文学巨匠在此笔耕不辍。
武康路上的名人轶事似乎还远不止这么多。在那个年代,涌入上海的都是猝不及防的新思想、新事物。每一个起落,都有无数的名人出现或消失;每一栋建筑里,都有可能走出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
最终,我们来到了此次步行之旅的终点——丁香花园。丁香花园是上海保存最为完好的老洋房之一,集西洋花园官邸建筑与中国江南园林于一体。然其盛名不仅在于建筑本身,还在于洋房主人身份的传奇色彩。晚清重臣李鸿章与侍妾丁香曾悠居于此。他的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述,如今我们在这藤蔓缠绕、绿树凤庭以及后人穿凿附会的龙墙前,谈论更多的是一树梨花压海棠那古老浪漫的传说。院中并无丁香,却有羞哒哒的桂花静悄悄地开,一如初成的江南少女,低眉信手轻捻缂丝团扇,暗香浮动,拨动阿叔们的心弦,一遍又一遍。只是,秋又来,桂花开,竟不见才子佳人去采。遥想那李文忠公,年轻时也必定仪表堂堂、才高八斗,无奈生于风雨飘摇的帝国晚期,老头几乎以一已之力艰难地修补着江河日下的封建王朝,却终究回天乏术,或许只有在丁香园里才能偷得半日闲。不知他是否会羡慕今天的我们生逢盛世,可以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才华。
沿武康路一路走来,我曾在一堵西班牙风格建筑拉毛的外墙上看到一个像手掌的印迹,忍不住把自己的手掌按了上去。刹那间我突然好奇:一百年前,是否也曾有一位中年男子,在这里默默思考的时候,无意间把自己的手掌印在上面,他想传达什么?一百年后,是否还会有一位中年男子,在这里静静伫立的时候,有意地把自己的手掌印在上面,他想传承什么?
眼前的武康路建筑群,正是这样一种载体。它承载着上海的文化,让大家知道从哪里来,向哪里去。在历史的沉淀下,它已当之无愧地成为绘画、音乐那样可以传世的艺术。也可以说,建筑本身就是凝固的音乐。
然而,一百年前,脚下这片大地谱写出的、最宏伟的乐章就是在此诞生了中国共产党。缔造者们有不同的年龄、不同的背景,但是他们有相同的信念,为了这个坚定的信念,毅然走进了风雨,披荆斩棘,用自己的血肉创造了新天地。穿越世纪的起落,我们可以在一个平和的下午,沿着这条写满历史的武康路,凭吊上海在动荡岁月下的繁华表象,享受上海在太平盛世中的繁荣富强。如同一句越来越被认可的话:我们并非有幸生活在和平的年代,而是有幸生活在和平的国度。
蓦然回首,耳畔回荡着《错位时空》的歌声:
我仰望你看过的星空
穿过百年时空再相逢
你转过身之前的那个笑容
我都懂
我仰望你看过的星空
脚下大地已换了时空
你留在风中摇曳的那抹红
在心中 心中
2021.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