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9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召开了2024年度系统研究所工作推进会暨抢占科技制高点重点任务动员会。会上,对上海分院2023年度科技创新“十大进展”、上海分院第三届“身边优秀榜样”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等进行了表彰。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腔道肿瘤解聚治疗新技术”荣获上海分院“技术攻关类”年度“十大进展”、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课题组荣获“身边优秀榜样先进集体”称号、陈立东研究员荣获“身边优秀榜样先进个人”称号。
上海分院2023年度科技创新“十大进展”
腔道肿瘤解聚治疗新技术
施剑林院士团队颠覆 “杀死癌细胞”的传统治疗理念,研发了国际首创的“肿瘤解聚治疗”新技术:使用无毒的微型贴片材料,将肿瘤解聚、打散,最终随尿液或粪便排出体外。材料通过膀胱灌注或肠道灌注进入腔道,不进入血液循环系统。材料高选择性贴附与肿瘤表面,响应肿瘤特殊微环境启动解聚机制,但几乎不贴附于正常组织。治疗后材料能够便捷地随尿液或粪便排出体外,保障了治疗的生物安全性。
2023年,团队完成“腔道肿瘤解聚治疗技术”相关5项技术成果的知识产权转让,作价3000万元。该技术获批开展研究者发起的临床实验,疗效显著,为腔道肿瘤患者提供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案,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及临床转化价值。
身边优秀榜样先进集体
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课题组
本次获奖的团队面向生命健康领域,在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基础研究方面,团队聚焦硅基生物材料及其组织创伤修复应用,在Sci Adv, Adv Mater, Biomaterials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80余篇,相关成果获2019年度中国生物材料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成果转化方面,团队申请发明专利130项,目前89项获得授权,其中25项实现技术转让。团队研发的硅基生物活性玻璃创伤修复产品“特肤生”已获国家食品药品注册证。人才培养方面,团队拥有合理的人才梯队,成员专业涉及材料、化学、生物及医学等多学科领域,是目前国内开展生物材料研究的最大团队之一。
身边优秀榜样先进个人
陈立东研究员
陈立东研究员,主要从事热电转换材料与器件的研究与应用技术开发工作,围绕电-热协同输运的关键科学问题,系统研究了微观结构与电热输运性质的关系以及结构调控机制,发展了新一代高性能的热电材料及器件技术。在Nature、Science、Nat. Mater.、J. Am. Chem. Soc.、Energy Environ. Sci.、Adv. Mater.等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三百余篇;获中国发明专利五十余项,获美国、欧洲、日本等国专利十余项。主要成果先后获得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2014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他培养和引进的青年人中,多人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资助。202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下一步,上海硅酸盐所将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围绕抢占科技制高点核心任务,全面推进“十四五”科技规划和人才规划实施,努力产出一批关键性、原创性、引领性重大科技成果,培养一批勇于担当、敢于攻坚、善于作为的高水平人才队伍,继续传递榜样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