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牵头承担的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生物医用材料研发与组织器官修复替代”重点专项项目收到主管专业机构下达的综合绩效评价结论,全部顺利通过。
“生物材料化学信号、微纳米结构及力学特性对非骨组织再生诱导作用及其机制研究”项目于2016年度立项,项目负责人为常江研究员,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牵头,联合上海交通大学、苏州大学、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东华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现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浙江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总计9家单位共同承担。2021年9月13日,上海硅酸盐所组织完成了课题绩效评价,2022年3月21日,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组织完成了项目综合绩效评价,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目完成了任务书规定的研究内容,达到了考核指标要求,实现了预期研究目标。
该项目针对生物材料诱导非骨组织修复与再生作用的共性与个性规律及其分子机制仍不清楚的关键问题,在项目执行期间开发了30 余种分别用于皮肤、毛囊、心肌、脂肪、血管、软骨、纤维环、肌腱、神经、肺等非骨组织修复的新型生物材料,探索了生物材料的化学信号、结构特征以及力学特征对非骨组织的再生诱导规律及分子机制,从而获得构建新型有效非骨组织修复材料的理论依据、技术支持和设计参考。基于上述成果,开发形成多种可用于皮肤、脂肪、血管等非骨组织修复的创新产品,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制品调控的免疫微环境对组织再生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项目于2018年度立项,项目负责人为吴成铁研究员,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牵头,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浙江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南京医科大学总计6家单位共同承担。2021年8月28日,上海硅酸盐所组织完成了课题绩效评价,2022年3月22日,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组织完成了项目综合绩效评价,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目完成了任务书规定的研究内容,达到了考核指标要求,实现了预期研究目标。
该项目针对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制品研发过程中对生物材料免疫微环境调控作用缺乏动态性和系统性研究的问题,在项目执行期内系统研究并阐明了无机生物材料(生物陶瓷等)、有机材料(海洋胶原等)和组织工程制品(脱细胞基质等)组成与结构特征精确控制对巨噬细胞、T细胞等多种重要免疫细胞生物学响应的体内外动态调控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揭示了该调控作用对干细胞特定分化以及组织再生的作用规律及其机制,形成了十余种基于免疫微环境调控策略,具有骨、皮肤、软骨、牙周等组织再生修复功能的新型生物活性材料,动物体内实验证实其组织再生修复功效显著优于目前应用的生物材料;在完成项目既定研究任务的同时,团队基于上述科学发现,进一步提出并发展了生物陶瓷诱导巨噬细胞源外泌体支架、组织-免疫多细胞3D打印和巨噬细胞-干细胞空间仿生有序装载生物陶瓷支架等免疫调控生物材料研发新策略与新方法。
“生物材料化学信号、微纳米结构及力学特性对非骨组织再生诱导作用及其机制研究”项目代表性成果之一:基于活性离子的心梗治疗,揭示了缓释活性锶离子的可降解水凝胶可通过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细胞存活、促进血管新生有效恢复损伤心脏心功能和抑制纤维疤痕,该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Science Advances (Science Advances, 2021, 7: eabe0726(1-18), DOI: 10.1126/sciadv.abe0726)
“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制品调控的免疫微环境对组织再生的影响及机制研究”项目代表性成果之一:结合体外机制与大动物体内研究,阐明生物陶瓷钼离子释放动态诱导巨噬细胞M2极化-促进牙周再生修复体内动态链条(上海硅酸盐所和第四军医大学合作完成),该成果发表在生物材料领域国际知名学术期刊Biomaterials (Biomaterials 2022;283:121439 (1-21),DOI:10.1016/j.biomaterials.2022.121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