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人工晶体研究中心、上海硅酸盐所中试基地、中国科学院透明光功能无机材料重点实验室、上海市硅酸盐学会联合开展了第三十期人工晶体讲坛,四川省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原所长张雨东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主任张首刚研究员应邀作学术报告。上海硅酸盐所所长宋力昕,党委书记李正华,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曹红梅,以及来自上海硅酸盐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上海激光等离子体研究所等单位的80余名科研人员与研究生参加了报告会。报告会由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常务副主任、上海硅酸盐所人工晶体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施尔畏研究员主持。
施尔畏首先介绍了两位报告人的学术背景、科研经历、所取得的重要科研成果和学术贡献,以及光电技术研究所、国家授时中心的发展历史与科研成就。他期望青年科研人员能学习报告人及其所在单位的科学家勇于攀登科研高峰的精神。
张雨东研究员作了题为“研究所改革、创新和发展的思考”的报告。报告中他分享了在研究所管理、改革、发展等工作中的宝贵经验和心得体会。他在报告中回顾了光电技术研究所的历史概况,介绍了光电技术研究所发展过程中的科技体制机制创新举措与管理经验。重点围绕“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营造机会均等政策环境”、“科研项目的组织与申请”三个方面的改革展开,详细介绍了改革的具体思路与举措、成效。他指出研究所的第一要务在于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只有营造机会均等政策环境,才能激发科研队伍的积极性,促进创新人才的培育,形成高端人才的集聚效应;研究所的使命在于始终以国家需求为导向,为国家的发展提供持续的知识、技术和装备等保障。
张首刚研究员作了题为“时间频率精密测量与传递”的报告。他指出时空基准及服务系统是一个国家信息体系的基础,其性能直接决定着PNT(导航、定位、授时)的功能实现和服务质量。报告中他介绍了包括小型铯束原子钟、铯原子喷泉基准钟、离子光钟、原子光钟等在内的国内守时系统和授时系统的发展现状,详细阐述了高精度时间频率的产生、保持与传递,并以空间站“高精度时间频率实验柜”和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两个国家重大工程为例讲解了我国授时系统的建设。报告最后总结了我国时间频率的研究现状,指出我国在时间频率的创新研究、应用及成果转化等方面任重而道远;在水下和深空等领域,急需时间频率研究的自主创新。
报告会中,与会人员与报告人就感兴趣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交流与讨论。
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常务副主任、上海硅酸盐所人工晶体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施尔畏研究员主持报告会
四川省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原所长张雨东研究员作报告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主任张首刚研究员作报告
讲坛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