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动态>科研动态

上海硅酸盐所人工晶体中心举办第七期学术讲坛

发布时间: 2016-09-12 14:46 | 【 【打印】【关闭】

   823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人工晶体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透明光功能无机材料重点实验室开展了第七期人工晶体学术交流报告会,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朱日祥院士,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上海硅酸盐所人工晶体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施尔畏研究员分别作了学术报告。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所长宋力昕、党委书记刘岩、副所长杨建华、曹红梅、所长助理兼科技发展部部长闫继娜等出席了会议,来自上海硅酸盐所、同济大学等单位的近百名科研人员与研究生参加了报告会。 

  施尔畏首先深情回顾了上海硅酸盐所与地质与地球物理所的深厚渊源。1965年中科院决定将地质所矿物物理研究室并入上海硅酸盐所,章元龙、仲维卓、李达明等18位从事水晶、金刚石研究的科技人员整体调入上海硅酸盐所,丰富和发展了上海硅酸盐所人工晶体研究的内容和实验手段,拓展了人工晶体的研究领域,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发成果。他希望两个研究所之间未来能有更多的相互交流和合作。 

  朱日祥做了题为“固体地球科学发展史与未来挑战”的报告。他首先介绍了地球科学的研究内容及特点,系统地讲述了地球科学发展史从萌芽、奠基、形成、发展到现代地球科学等五个时期的重要发现及理论,包括中国在地球科学发展的各个时期作出的重要贡献。最后,他对当前地质学的研究热点、重点以及未来的挑战作了总结,着重介绍了我国在华北克拉通破坏研究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和原创性贡献,燕辽生物群、热河生物群研究在陆地生物演化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以及特提斯与一带一路等热点地理科学问题。 

  施尔畏做了题为“关于晶体生长的若干重要问题(二)”的报告,他分别从驱动科技进步的力量、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景、科学技术的稀缺性、形成科学技术稀缺性的因素等四个方面作了广泛与深入的讲解,指出当代科学技术活动的本质就是创造稀缺价值。他以人工水晶和碳化硅晶体为例,讲述了科学技术稀缺价值从产生、增长、衰减到消失的演变过程。他认为,在某类科学技术稀缺性的形成与演变进程中,伟大人物的战略性预言具有重要的价值,而政府的系统部署与制度设计起到决定作用。同时,需要社会大众、新闻媒体和各种公共资源的共同参与,需要走完艰难曲折的漫长路程。唯有这样,一项探索性成果才能真正建立起稀缺性。最后,他指出对于公共财政支撑的科学技术活动,其首要目标应该是增加国民财富、实现社会财富的最大化。 

  报告会中,与会人员与报告人就感兴趣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交流与讨论。 

施尔畏研究员主持学术讲坛

  朱日祥院士作报告

  学术讲坛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