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病毒肆虐,给社会和人民生活带来巨大影响。由于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在墙壁、木材、金属等表面也有一定存活时间,因此消毒药剂正在被大量使用。传统消毒药剂包括双氧水、次氯酸、75%酒精等,虽然具有良好的杀毒效用,但是存在诸多局限,一是易挥发、有效作用时间短,二是具有氧化性和腐蚀性,三是对人体和环境有潜在危害。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孙静研究员、谢晓峰研究员带领团队,在“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A0203000)研究工作基础上,开发了高性能、长时效、安全无毒的“纳米催化抗病毒溶胶”材料,并赠予相关准备复学的中小学校。该材料能够快速灭活多种病毒,通过直接攻击病毒关键结构来阻断病毒传染进而使其失去复制能力。团队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钟劲研究员课题组长期合作,建立了首台套低光照条件下的抗菌、抗病毒检测系统,发展了评价致病毒失活检测方法,提出了病毒催化灭活新机制。已完成了系列RNA病毒如丙型肝炎病毒(HCV)、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 PR8)、肠病毒(EV71)以及DNA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HSV-1)等的灭活检测实验。系统研究表明:所研发的材料对上述各种病原均有大于95%灭活效率,证实该材料具有广谱抗菌、抗病毒活性。该材料不添加药物,无细胞毒性且无二次污染风险,能够长效杀灭病毒,功能稳定持久。对保障公共场所公共卫生安全、有效防止流行性疾病大规模爆发及传播均具有积极意义。
近期,各地中小学陆续复学,学校开展各类消杀工作以确保师生安全健康。在研究所工会的积极支持下,该团队与合作企业一道无偿为包括上海市延安初级中学、上海市第三女子初级中学、中科院上海实验学校、上海市建青实验学校、上海市民办宏星小学、常熟UWC国际学校等在内的多所中小学捐赠了一批“纳米催化抗病毒溶胶”,并赶在学校开学前完成施工,累计实施面积10万平米以上,为师生营造安全、清洁、放心的学习、生活环境贡献一份力量。
“纳米催化抗病毒溶胶”灭活病毒机理
使用“纳米催化抗病毒溶胶”开展消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