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碳化物陶瓷材料课题组

科研团队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先进碳化物陶瓷材料课题组成员:
江东亮院士 黄政仁研究员/博导/课题组长 刘学建研究员/博导/课题副组长 陈忠明教授级高工/课题副组长
杨 勇研究员/博导  刘 岩研究员/博导 朱云洲副研究员/硕导 黄毅华副研究员/硕导
姚秀敏副研究员 袁 明副研究员 杨金晶高级工程师 黄 健高级工程师
刘桂玲副研究员 陈 健副研究员 张 辉副研究员 杨丽慧副研究员
殷 杰副研究员 吴海波副研究员 杨 晓助理研究员 刘雷敏助理研究员
张玉强工程师 裴兵兵工程师 王 勇技师 孙安乐工程师
蒋金弟工程师 桑志财实验员 左俊杰技师 张 健实验员
许成明技师 雷华刚技师 徐浩然技师 张茹意技师
  
江东亮:男,院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37年9月出生,1960年毕业于南京化工学院。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历任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副所长,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992年入选国际陶瓷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先进陶瓷的组成、结构、工艺与性能关系的研究与发展工作。江东亮院士共发表学术论文350余篇,著作5本,申请专利20余项,已批准14项。共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以及上海市和国家科学技术大会奖等12项。指导培养博士生25名,硕士生9名。1993年获上海市劳动模范,1996年获国家计委、科委、财政部联合颁发的“八五”攻关先进个人。2010年获得美国陶瓷学会工程陶瓷分会颁发桥建奖(Bridge Building Award),2014年获得第十届光华工程科技奖。
黄政仁:男,博士,首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课题组长。1965年11月出生,1987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电子科学系,1999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或材料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所长,历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结构陶瓷中心主任、科技发展部部长、所长助理、副所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先进结构陶瓷和陶瓷基复合材料,重点开展材料组成、结构、应力设计和制备科学等方面的研究。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2012年),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12年),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2011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1999年),上海市标准化优秀技术成果二等奖1项(2008年),建材行业标准创新二等奖1项(2015年)。获得上海领军人才(2009年), 政府特殊津贴(2013年)。
刘学建男,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课题副组长。1970年6月出生,现任结构陶瓷工程研究中心(复合材料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碳化硅、氮化硅等非氧化物结构陶瓷材料的制备科学及其应用工程化、陶瓷材料的结构-功能一体化、陶瓷材料的无损检测等研究工作。主持、参加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攻关、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战略新兴产业、上海市工业强基等多项国家和地方科研项目,此外还承担了总装备部、国防科工局、JW科技委创新特区、中国科学院国防科技创新重点部署等多项国防军工科研任务。在轻量化碳化硅光学部件、碳化硅陶瓷热交换管、高性能氮化硅陶瓷、透明陶瓷和发光陶瓷等领域取得多项创新成果,研发产品在多项国家重点工程中获得成功应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SCI论文近200篇,授权中国发明专利50余项。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载人航天突出贡献集体、上海市劳模集体、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等多项奖励和荣誉。
陈忠明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课题副组长。1969年2月出生,1990年进入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结构陶瓷工程中心工作,主要从事先进碳化物陶瓷工程化应用研究,在先进碳化物陶瓷的成型和烧结技术方面具有较深造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先后参与了科技部、院、科工局、总装及上海市等数十项科研项目的研制任务。近年来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于大尺寸、复杂形状碳化硅光学部件的研制上,并在二十多个重要型号产品上获得成功应用。获得“中科院关键技术人才”、“中国载人航天突出贡献集体”、“科技部优秀创新团队”、“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军队技术进步二等奖”、 “上海市工匠”等荣誉和奖励。
杨勇:男,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74年9月出生,2003年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获得工学博士学位。2003年4月-2006年10月在日本名古屋工业大学历任COE、JSPS外国人特别研究员,从事纳米和薄膜材料的研究工作。2006年10月获得名古屋工业大学副教授职位。2010年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荣誉称号和经费资助。主要研究方向:用于能源和环境的纳米材料与纳米传感器件研究、光学薄膜及其应用、陶瓷及无机材料表面改性研究。迄今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如Advanced Science, npj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Nano Energy等刊物上发表SCI收录论文100多篇,受邀为3本外文书籍(英文和日文)各撰写一章。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作邀请报告,取得日本和中国多项授权专利。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北斗导航激光通信光学器件等重大项目,以及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等项目,并主持与参与多项国防军工科研项目。
刘岩:男,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75年5月出生,2001年硕士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博士毕业于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目前担任上海市科技专家库评审专家,江西省科技厅项目评审专家,上海市宇航协会会员,中国焊接协会会员。长期从事陶瓷(复合材料)制备技术、先进连接技术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先后作为项目负责人和骨干人员主持和参与中科院重大创新、国防基础科研、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多项,在国内外期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授权专利10多项,并且担任J.Am.Ceram.Soc., J. Appl. Ceram. Tech., Mater. Sci. Eng. A, J. Adhen. Sci. Tech.等多种杂志的审稿人。2011年获得上海市科学技术发明奖一等奖,2012年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015年作为核心人员入选科技部创新团队。
朱云洲:男,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1980年5月出生于江苏省淮阴县,2001年本科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在大连交通大学获得材料学硕士学位,同年考入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2007年7月至2010年3月任职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三〇六研究所。2010年3月进入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先进碳化物陶瓷材料课题组工作,主要从事面向空间光学应用的陶瓷基复合材料研究工作。2014年作为核心成员之一的研究团队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KJW创新基金、所提前启动基金等科研项目8项,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0余项。
黄毅华:男,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1982年8月出生,200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材料系获学士学位,2010年毕业于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获工学博士学位,同年留所工作至今。目前主要从事SiC的结构计算、设计与制备,涉及SiC粉体与SiC多晶材料的制备、调控与应用研究等工作。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KJW项目、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8个项目。在J. Eur. Ceram. Soc.,J. Am. Ceram. Soc.等期刊发表SCI论文25篇,其中第一/通讯作者论文15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7件。

姚秀敏:女,博士,副研究员,结构陶瓷中心党支部书记。1973年出生于河南省罗山县,1996年毕业于武汉冶金科技大学材料系,获工学学士学位,2000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获工学硕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获工学博士学位,2000年7月留所工作至今。主要从事多孔碳化硅陶瓷、高性能液相烧结碳化硅陶瓷(LPS SiC)和碳化硅/碳复合材料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总装国防专项、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铁道部重点项目、上海市科委标准化等项目。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30余篇,申请专利53项,授权专利22项,制定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各1项,并获上海市科技技术发明一等奖(R10)、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R8)、2017-2018年度上海市科技系统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袁明男,博士,副研究员。1974年7月出生于重庆市忠县;1997年毕业于兰州大学现代物理系,入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四零四厂工作;2000年9月考入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硕博连读,从事化学气相渗透法制备连续碳纤维增强碳化硅基复合材料的论文研究工作。2007年毕业后留所工作至今,主要从事先进结构陶瓷及复合材料、陶瓷增强不锈钢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结构、性能等研究工作,承担了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研究项目,参与了所在团队多项碳化硅光学部件研制项目的工作,先后获上海市科技技术发明一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建材行业标准创新奖二等奖等奖励。
杨金晶男,学士,高级工程师。1980年2月出生于江苏,2002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化学系,获学士学位,同年进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工作。现从事先进陶瓷结构性能研究,具体包括陶瓷成型技术、陶瓷结构缺陷的表征及评价。曾参与主持国防“973”项目子课题、国防专项、中科院重点部署项目、省部级和地合作等重大科研项目10余项。

黄健:女,硕士,高级工程师。1975年9月出生于陕西,2003年7月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获材料学硕士学位。曾先后从事碳-碳复合材料产品设计,终端配电项目产品设计研发工作等。目前主要负责材料性能模拟、材料与产品服役行为模拟表征、高性能结构部件设计及优化以及产品精密检测等工作。承担和参与了ZZ-GFZX、院GF创新基金、院重点部署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科研项目。
刘桂玲女,博士,副研究员。1983年5月出生于湖北钟祥,2004年毕业于南京工业大学获学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获材料学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所工作至今,担任课题组质量内审员、检验员和项目预算员。主要从事碳化物陶瓷材料的组分设计与制备、超光滑表面加工和改性、耐中子辐照材料制备及机理分析等研究工作,作为项目或课题负责人承担GF科工局技术基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分专项、先导专项、院创新重要方向性和所创新等项目,同时参与多项重大GJ科研项目和委托生产任务,包括院创新重要方向性项目、院重大项目、航天五院委托生产任务等。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授权专利5项,参与制定或修订企业标准3项、行业标准1项。获2012年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15年建材行业标准创新二等奖1项。
陈健男,博士,副研究员。1981年9月出生于湖北,2004年毕业于中南大学获学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获材料学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所工作至今。目前主要从事新一代超轻型复合材料光学部件激光增材制造玻璃膜层研究和碳化物陶瓷的光电性能及其机理研究,包括碳化硅导电陶瓷、碳化硅非线性电阻陶瓷及其机理研究、碳化硅红外辐射陶瓷研究,以及大尺寸碳化硅陶瓷工程化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中国工程物理院项目1项,中科院重点部署项目1项;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身份发表论文16篇,在多家媒体发表科普论文3篇,申请专利33项,其中授权14项。
张辉男,博士,副研究员。1983年3月出生于河南洛阳,2004年毕业于山西太原理工大学获学士学位,2010年毕业于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获材料学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所工作至今。主要从事碳化物(SiC、TiC、ZrC)、硼化物(ZrB2、TiB2)、氮化物(Si3N4)等先进陶瓷材料的设计制备、性能调控和部件焊接等方面的研究;同时开展基于大功率电子器件的陶瓷覆铜基板(如Si3N4、AlN等)焊接封装、器件可靠性评估和失效机理分析等方面的研究。主要承担项目: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2项;NSFC青年基金1项;中科院科技创新重点部署项目1项。发表SCI论文8篇,申请中国专利4项。

杨丽慧:女,博士,副研究员。1983年7月出生于浙江省缙云县,2005年毕业于上海大学获学士学位,2010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获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所工作至今。2010-2017年期间,主要从事科技项目管理工作;2018年至今,主要研究方向为液相烧结碳化硅陶瓷的设计制备与性能优化及烧结机理研究;多孔碳化硅陶瓷的孔结构调控、成孔机理及性能研究。

殷杰:男,博士,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1986年8月出生江苏扬州,2008年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获学士学位,2013年毕业于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获工学博士学位。随后分别赴韩国材料科学研究所(KIMS)和阿尔弗雷德大学纽约州立陶瓷学院(Alfred Univ. NYSCC),围绕高性能SiC陶瓷及其复合材料开展博士后研究,2015年底返回课题组工作。目前主要从事极高熔点碳化物陶瓷的组分剪裁设计、构效关系和极端使役环境性能考核研究,以及碳化物陶瓷的CVD改性研究。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了国家自然基金、国家人社部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青年基金等科研项目。在Scripta Mater.,J. Eur. Ceram. Soc.,J. Am. Ceram. Soc.等期刊发表SCI论文近40篇,其中第一/通讯作者论文25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7件。

吴海波:男,博士,副研究员。1987年5月出生于湖北蕲春,2009年本科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硕士毕业于中钢集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2015年于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获得材料学专业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所工作至今。主要从事高性能碳化硅陶瓷、多孔陶瓷与新型胶态成型技术的研究,先后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科研项目7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中科院先导专项子课题、上海市扬帆计划、所创新重点项目等在国内外期刊发表SCI、EI论文26篇,其中一作或通讯作者论文14篇;授权专利6项。

杨晓女,博士,助理研究员。1987年4月出生于山东省临朐县,2008年7月毕业于长安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同年考入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硕博连读,2013年毕业后留所工作。目前主要从事高性能碳化硅、氮化硅陶瓷材料的制备、性能调控及应用基础研究,并开展陶瓷材料的工业CT无损检测研究。主要承担包括上海市创新行动计划子课题、上海市扬帆计划、所创新以及企业合作等项目在内的科研项目6项,作为科研骨干参与GF科工局技术基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项目;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其中第一/通讯作者8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8项,授权4项;制定行业标准一项。

刘雷敏:男,硕士,助理研究员。1987年4月出生于湖北随州,2013年毕业于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获硕士学位,同年进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工作至今。主要从事先进碳化物陶瓷材料的工程化应用研究,研究重点集中于大尺寸、复杂结构碳化硅光学部件的精密烧结制备方面。
张玉强:男,硕士,工程师。1987年9月出生于山东临清,2009年毕业于燕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同年考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白光LED荧光粉的设计、制备方面的研究。2012年毕业后,在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从事科研管理工作;2013年回组工作,参与碳化硅陶瓷热交换管项目的筹建工作,作为骨干成员,完成了年产100吨碳化硅陶瓷管生产线的设计、筹划与打通工作;2017年负责课题组民品研发及相关设备筹备工作,目前已经开发出碳化硅陶瓷阀芯、碳化硅陶瓷高温硬度计压头、碳化硅陶瓷高温三点抗弯压头等产品。目前申请专利4项,授权1项;申请实用新型专利1项,授权1项。参与制定标准2项,其中行业标准1项,企业标准1项。

裴兵兵男,硕士,工程师。1989年9月出生安徽,2011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获学士学位,201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获硕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先进陶瓷基复合材料,重点开展材料组成、结构和制备科学、性能表征和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参加了多项国家和地方科研项目,包括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地合作、军委科技委创新、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篇,申请专利6项。荣获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2013年度研究生优秀党员和2018年度质量管理先进个人。

王勇:男,高中,技师。1990年5月出生于江西贵溪,2008年入所工作,主要从事先进陶瓷材料的复杂结构精密成形和机械加工工作。

孙安乐:男,学士,工程师。1983年2月出生于上海,2010年进入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工作至今,现主要从事轻量化碳化硅陶瓷素坯的数控成型技术,承担碳化硅陶瓷素坯的加工工艺分析和各工序的具体内容及其工装夹具的设计和制备,编制及优化数控加工程序。

蒋金弟:男,学士,工程师。1989年4月出生于山东烟台莱州,2012年入所工作,2016年7月毕业于上海大学获得学士学位。主要从事碳化硅粉体制备,粉体干压、等静压成型,烧结工艺等工作。

桑志财:男,大专,实验员。1987年11月出生于江西玉山,2012年入所工作,2016年获得上海大学行政管理专业证书,主要从事先进陶瓷材料的复杂结构精密成形和机械加工工作。

左俊杰:男,高中,技师。1990年12月出生于江苏兴化市,2012年入所工作,主要从事先进陶瓷材料的复杂结构精密成形和机械加工工作。

张健:男,大专,实验员。1995年6月出生于安徽合肥,2014年入所工作,2017年获得上海开放大学工商管理专业证书,主要从事先进陶瓷材料的复杂结构精密成形和机械加工工作。

许成明:男,大专,实验员。1996年10月出生于安徽,2014年入所工作,主要从事先进陶瓷材料的复杂结构精密成形和机械加工工作。

雷华刚:男,中专,技师。1995年3月出生于贵州铜仁,2014年入所工作,主要从事先进陶瓷材料的复杂结构精密成形和机械加工工作。

徐浩然:男,中专,技师。1997年11月出生于上海,2017年入所工作,主要从事先进陶瓷材料的复杂结构精密成形和机械加工工作。

张茹意:男,初中,技师。1987年12月出生于安徽省蚌埠市,2018年入所工作,主要从事先进陶瓷材料的复杂结构精密成形和机械加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