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硅酸盐所  |  中国科学院  
中心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交流
纳米医学基础研究和转化应用中的思考与问题
更新时间:2024-07-08

SEMINAR

Biomaterials and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Shanghai Institute of Ceram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研究中心

    

纳米医学基础研究和转化应用中的思考与问题

  

报告人:梁兴杰 研究员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报告时间:2019年7月16日(星期二)上午9:30

报告地点:4号楼14楼第一会议室

联系人:常江(52412804)

  

欢迎广大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参加!

  个人简介:  

  梁兴杰 博士, 研究员,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中国科学院大学纳米科技学院纳米生物学首席讲座教授

  纳米科学卓越中心 纳米药物团队负责人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可控纳米药物学实验室主任

  邮件: liangxj@nanoctr.cn

  http://sourcedb.nanoctr.cas.cn/yw/rc/200906/t20090602_252683.html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10),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12), 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7)2000年于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膜分子生物学室获博士学位。2000-2005年期间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NCINIH) Michael M. Gottesman 院士课题组从事博士后,2005-2007年在NINDS神经肿瘤外科实验室从事Research FellowHoward University的放射医学系为助理教授从事研究工作。 2007年回国至今在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工作,重大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现任中国科学院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纳米生物学分会 主任,中国药学会药物制剂专委会委员,中国生物医药技术学会纳米生物技术分会 副主任,中国生物材料学会纳米生物材料分会 副主任。目前主要从事纳米结构的生物学效应,以及设计构建纳米药物研究其克服临床适用性耐受的作用机制。已在Nature Nanotechnology, PNASCancer ResearchACS Nano, Advanced MaterialsBiomaterials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 290 余篇,文章引用率超 13000 , H-index > 62。现担任《Current Drug Delivery 主编,《Biophysics Reports Biomaterials 副主编, ACS Nano 和《Advanced Therapeutics》顾问委员会编委,Theranostics,Biomaterials Research》,《Bioconjugate Chemistry》等杂志编委,及《Biotechnology Advances》,《Science in China: Life Sciences》杂志客座编委。

  研究领域:

  纳米药物与纳米生物技术

  研究方向:

  纳米技术用于创新药物的设计合成、结构优化和功能测定及其临床应用中的生物机制。

      

  报告摘要:

  纳米药物作为在药剂学领域中应用的前沿交叉性的新兴科学领域,一般是指将制剂中纳米粒子的尺寸界定在纳米范围,主要包括纳米材料为药物载体与药物自身纳米颗粒两个方面。纳米药物既是国际科学前沿,也是与人类健康和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社会问题,充满了创新的机遇;与传统分子药物相比纳米药物的最大优点在于纳米药物利用自身纳米颗粒的小尺寸效应、容易进入组织或细胞,从而实现疾病部位的有效治疗。纳米药物的自身颗粒比表面积大、链接或载带的功能基团或活性中心多样化, 可以实现治疗与疗效跟踪同步化。纳米载体材料的自身性能优越,便于生物降解或体内吸收,制备纳米颗粒所具有的多孔、中空、多层等结构特性,易于载体或颗粒药物的缓释控制等。利用纳米载体将药物分子主要输送到人体特定的器官或组织,减少药物分子对正常器官或组织的毒副作用。因此,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由于纳米药物用量减少,可以减轻活性药物的副作用,实现临床治疗过程中患者低毒性。目前很多纳米药物可以通过设计制成缓释剂型,改变活性药物分子在体内的半衰期,有效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也可以修饰纳米药物表面,通过理化及生物特性控制,将其制成靶向药物。目前广泛接受和发展的基于聚合物的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用于增强化疗药物抗肿瘤治疗具有重要的研究与应用价值。递送载体的研发促进了药物的增溶作用, 改变了药物的体内分布特点, 提高药效,然而,包括聚合物在内的纳米药物进入体内后会由于血液、血脑、以及肿瘤等形成的多重生理障碍,影响纳米药物在体内的治疗效果,达不到最初的设计和研究目的。理想的纳米药物载体应具备较低毒性或没有毒性,具有较高的载药量和包封率,适宜的规模化制备及提纯方法以及载体材料可生物降解等特性。因此,如何通过改变纳米药物载体纳米特性,克服体内多重生物屏障,实现靶部位有效药物输送仍旧面临多种挑战。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沪ICP备05005480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502006565号
地址:上海市长宁区定西路1295号 邮政编码:20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