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上午,由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立项支持、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举办、上海科技管理干部学院承办的“与青年科技工作者同行,助青年科技工作者建功”学习研修班赴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嘉定园区,同上海硅酸盐所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开展联组学习。此次联组学习以“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励青年勇攀科技高峰”为主题,设置了参观基地、观看电影、主题报告、交流研讨四个环节。上海科技管理干部学院(上海科学技术政策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区域创新专委会秘书长郝莹莹主持活动。上海硅酸盐所党委办公室主任、所办公室主任毛朝梁,研修班和所青年理论学习小组70余人参加学习活动。此次联组学习由上海硅酸盐所党委办公室指导,所团委、青年理论学习小组连同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上海科技管理干部学院、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区域创新专委会共同主办。当天还开设了在线直播,以扩大学习覆盖面和灵活性,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外派组”等在外挂职的成员,以在线方式参加学习。
联组学习成员参观上海硅酸盐所“材料强国”弘扬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该基地作为中科协等七部委联合授予的首批全国弘扬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记录了上海硅酸盐所老一辈科技工作者周仁先生、严东生先生、殷之文先生、李家治先生、郭景坤先生的科学生涯。所团委书记仲鹤从周仁先生等创办我国第一本传播科学的杂志中文版《科学》引入,讲述了严东生先生战略科学家的视野、殷之文先生的逆向思维、李家治先生的为国改志、郭景坤先生的严谨乐观,带参观者重走硅酸盐所科学家近百年来“救国”“报国”“兴国”“强国”的不平凡道路,还讲了不少体现科学家精神的小故事,在场参观者深受感触。
在观看电影环节,联组学习成员观看了首映不久的电影《科技脊梁之周仁》,该电影以上世纪50年代为背景,围绕周仁先生接受党和国家的重托,开展古陶瓷研究展开描述。周仁先生组织成立“国瓷小组”,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历史精品进行了化学分析和科学鉴定,并对各地原料作了调查分析,最后选定了几种优质材料进行试制。经过反复试验,一批批具有传统特色的高级瓷器试制成功,再现了我国古陶瓷的水平,有些还超过了古瓷的水平。电影展现了周仁先生始终秉持“研国之所需”的信念,为中国陶瓷研究事业不懈奋斗的一生,生动体现了周仁先生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坚韧不拔的开拓精神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在主题报告环节,上海硅酸盐所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王冉冉作为上一期青年理论学习小组成员代表,作了题为“平凡中成长,感恩下前行”的个人分享报告。她从学业、事业到生活家庭,分享了成长经历,鼓励青年科技工作者面对挫折和困难时,认真做好眼前的事,同时要勇于尝试突破自我。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青工委副秘书长、知识产权专委会副秘书长 常旭华作了题为“做高质量研究,成就三创人才”的报告,报告以“科研人员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路线”为引子,用丰富、翔实的统计数据,分析了科研人员“创新、创业、创投”的路径选择和成果产出之间的关系,为把科研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作了实践探索。
重点交流发言环节,“产业化I组”成员、人工晶体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李云云谈到,作为研究所关键闪烁晶体材料突击队的一员,将学习周仁先生振兴国瓷的责任担当,和团队成员一起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新的贡献。“海外组”成员、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刘振表示,我们应缅怀周仁先生学成回国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以国家需求为导向,积极主动融入到建制化体系化科研工作中,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添砖加瓦。
上海科技管理干部学院(上海科学技术政策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区域创新专委会秘书长郝莹莹主持活动
参观“材料强国”弘扬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
观看电影《科技脊梁之周仁》
上海硅酸盐所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王冉冉研究员作交流分享报告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青工委副秘书长、知识产权专委会副秘书长常旭华作交流分享报告
“产业化I组”成员、人工晶体研究中心李云云副研究员作交流发言
“海外组”成员、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研究中心刘振副研究员作交流发言
线上直播
活动感想
马名生 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研究中心研究员
参加今天的青年理论学习小组联组学习活动收获良多,通过观看《科技脊梁之周仁》电影,了解了周仁先生带领“国瓷”小组恢复振兴古陶瓷技艺的感人事迹;通过与全国科技系统的青年学者交流,学习了不同领域优秀青年科研人员的成长经验,让我们取长补短、拓宽视野,激励我们把眼前的工作做得更扎实,更加奋力攀登科技高峰。
熊志超 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影片中周仁先生的科学家精神再次深深感染着我们青年科技人员,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爱国情怀、责任担当和严谨治学,激励我们成为科技报国的践行者。王冉冉老师和常旭华老师的精彩报告,引发我们深入思考发展路线、平衡学术科研和创新创业,激励我们抓住勇攀科技高峰的机遇,拥抱变化、迎接挑战。
魏玉全 结构陶瓷与复合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在联组学习中,参观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并学习老一辈科学家的精神是非常有意义的活动。老一辈科学家们的“救国”“报国”精神,他们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情感和责任担当深深激励着我。学以致用的精神,也一直鼓励着我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需求中,不断探索和创新。通过不断学习提升,来迎接科技发展的新机遇和挑战。
林根连 新材料中试研发中心高级工程师
参加今天的青年理论学习小组的学习收获颇多,现场参观了弘扬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观看电影和聆听报告。优秀的人都有相似的品质,认真细致、勤奋努力以及严格的自我要求,我身边有很多拥有这样品质的同事、朋友,他们都在激励着我不断努力,克服困难,做好自己的工作。
季文龙 太仓园区管理办公室项目主管
时隔半月再次观看《科技脊梁之周仁》电影,周仁先生身上体现出来的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科学家精神再次深深触动了我。面对刚入职即请调的年轻人,周仁先生以豁达的胸襟、包容的心态,通过以问代答的方式使3位年轻人对古陶瓷的研究的心态从不理解、不认可转变为抢着学、抢着干,从而实现新的突破,完成国家需求。周仁先生这种对晚辈的包容、指引和教导,以及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的精神值得我们深入学习。
李云云 人工晶体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通过参加今天的活动,切身感受到了周仁先生的“无用大用论”精神,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挑起了复兴“中国瓷器”金字招牌的重任,给当前青年科技人才科学素养以及科研驱动力的养成提供了一个典型案例。自己有幸成为硅所关键闪烁晶体材料突击队的一员,希望自己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路,无愧于硅所“中国牌”闪烁晶体,抓住抢占科技制高点的机遇期,和团队一起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新的贡献。
刘振 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相比于当年硅所老先生“救国”“报国”所处的艰难环境,现在的科研条件越来越完备,科研生态越来越重视青年人才,很多科研项目都规定了青年科研人员担任负责人的比例要求。我们应缅怀周仁先生学成回国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以国家需求为导向,积极主动融入到建制化体系化科研工作中,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添砖加瓦。